川渝协同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域:促进就业“质效双升”
作者:马兵 罗荣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发布时间:2025-05-16 11:30:21近年来,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川渝两地人社部门携手,签署《建设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协议》,联合建立高质量充分就业评价指标体系,高效推进先行区创建。
截至目前,已建立7个高质量充分就业区县、200个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村)。从政策协同到服务共享,从活动联动到资源融合,川渝两地在就业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为劳动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政策协同:打破壁垒,实现“同城同待”
如何下好跨区域促就业“一盘棋”?川渝两地人社部门通过签署多项合作协议,率先打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户籍限制,实现创业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的“同城同待遇”。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通过数据共享和大数据比对,简化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流程,减少了8项申请材料,比原来缩减七成以上,极大地便利了创业者。”
协议生效以后,四川籍大学生李卓娟毕业选择留在重庆创办民宿。面对资金缺口和贷款利率高的压力,她通过重庆市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成功申请到30万元贷款,并利用这笔资金扩大了民宿规模,带动了10余人就业。李卓娟感慨道,创业扶持政策增强了她的信心,让她感受到了异乡创业的暖心政策。
两地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共同出台“促进青年就业35条”,率先打破高校毕业生户籍限制。
据统计,截至目前两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就业补贴900余亿元,推动各类群体在川渝就业创业、投资兴业“同城同待”,为川籍劳动者在渝创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服务共享:线上线下,打造便捷就业平台
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让就业创业“提档增速”。例如,川渝两地共同开发了“川渝通办”线上服务专区,五年来实现了84项公共就业服务的“全程网办”“一网通办”,并落实落细2批、6件就业领域“川渝通办”事项25万件。同时,依托“川渝合作·职等您来”求职招聘专区,共享就业岗位信息,为两地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了高效的对接桥梁。
在遂宁市“船山工匠招揽行动”专场招聘会上,四川高校毕业生邹强成功入职重庆民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月综合薪资1万元左右。邹强感慨地说:“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川渝两地的就业服务真是太便捷了。”
据统计,平台开展服务以来,川渝两地公共人力资源市场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累计发布岗位信息457.4万个。同时,两地还共同培育了1.4万余名职业指导师、创业导师和创业培训师资,为劳动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活动联动:品牌活动,激发就业创业活力
川渝两地通过举办一系列品牌活动,让就业创业“热潮涌动”。近年来,共举办四届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开展了“会、展、赛、论、训”等品牌活动20余项,促进了就业创业资源的共享和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同时,还实施“春风行动”、职业指导模拟大赛、就业专家区县行、“创业西部 留在双城”、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等系列创业大赛等活动。
在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指导模拟大赛中,20名职业指导师以“VCR+现场演绎”的形式模拟职业指导咨询场景,展现了职业指导师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通过此类活动,川渝两地的职业指导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两地还联合举办了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培训师资班、夜市专场招聘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川渝联合招聘会等活动12场次,以及“川渝聚力”创业创新大赛、软信企业校企合作交流洽谈等区县级活动200余场次,为劳动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创业机会。
五年来,川渝两地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达170万人以上,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共868万人,超过目标任务143万人。
“目前,川渝两地正重点攻坚公共就业服务难点,深化就业领域‘川渝通办’服务力度,探索共建就业创业服务载体,打造川渝公共就业服务协同创新样板,为促进川渝两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更强动力、更大空间、更优路径,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将持续深化协同机制,以政策引领完善就业创业支持体系,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框架,推进跨区域就业服务一体化平台高效运转,通过共建共享数据库、职业培训资源库等举措,为劳动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编辑:李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