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的作风建设 | 生日当晚,他写下《我的修养要则》
作者:周苏华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5-17 08:06:001943年3月18日,正是周恩来同志农历45岁生日。
当天下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召开整风学习会议。周恩来同志在会议上坦诚地进行了自我剖析和自我反省。他仔细谈了家庭、社会、学校对他的影响,“出生于江苏淮安,属于封建没落的官僚世家”“由于母教的过分仁慈礼让,使自己也带有几分女性的仁慈,如看见杀狗或杀其他生物总觉难过,缺乏一种顽强和野性,故对于党内错误路线的斗争,往往走向调和主义”……
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到万里长征、西安事变,再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周恩来同志都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他对这些业绩和功劳只进行了十分简要的介绍,而把大量的篇幅放在了寻找自身缺点、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与反省上。
会后,南方局的同志们特意准备了茶点想为他庆生,却被他婉言谢绝。晚上,周恩来同志简单吃了碗面条,就回到办公室工作,并写下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其主要内容有7条: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我的修养要则》是周恩来同志的自我剖析,是他对自己的警醒勉励和庄严承诺,更勾勒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境界和行为准则。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当下,我们重读经典,不但要继承其作风精髓,更要挖掘其对新时代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指导价值——如何将个人修养转化为治理能力,如何以能力提升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修养与能力的辩证统一
周恩来同志一生严于律己,是党内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的典范。《我的修养要则》是他对个人能力提升的系统规划,体现了周恩来同志严格自律、勇于自我革命的高度政治自觉,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德才并重的成长要求。
“加紧学习”是周恩来同志修养观的基础前提。《我的修养要则》第一条便提出“加紧学习”,并指明学习的方法是“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同志在延安参加整风运动时强调:“必须从专而精入手。宁可做一件事,不要包揽许多。宁可做完一件事,再做其他,不要浅尝即止。宁有所舍,才能有所取。”《我的修养要则》第六条还针对“向谁学习”提出“向群众学习”。
改进工作作风是周恩来同志修养观的核心。周恩来同志曾向其他同志交心说,自己参加革命团体已经20年了,但“理论修养不够,有些事务主义作风”。因此,周恩来同志在《我的修养要则》中强调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并提出“永远不与群众隔离”的要求,而这一点也与当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契合。
“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是周恩来同志修养观的特色。周恩来同志一贯主张发扬长处、纠正短处。《我的修养要则》第四条、第五条都是相关内容。在南方局整风学习期间,他多次主持会议讨论如何“自我反省,各人检讨自己的缺点”。他认为,领导干部应在自我批评方面起示范作用,“一个人或一个政党,如果不愿做反省功夫而自满自傲,不承认自己有任何错误和缺点,或者不善于看出自己力量之所在而害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敢正视错误和改正错误,那么,这个人和这个政党就一定不免于失败”。
精神内涵的“实”与“恒”
82年后的今天,《我的修养要则》的精神内涵,与当前作风建设的要求高度契合。
以“实”为本——走好群众路线与发扬务实作风的行动要求。周恩来同志向来强调“向群众学习”“过集体生活”“注重调研”。这些理念与行为,同中央八项规定所包含的“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等内容不谋而合。
以“恒”为要——加强党性修养与坚持制度约束的内在统一。周恩来同志曾说,“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将《我的修养要则》中“健全自己身体”“加紧学习”“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等内容视为终身修养课题。这一理念与《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中“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等内容相得益彰,它们共同揭示了作风建设需“自律”与“他律”并重的深层逻辑,即以制度的刚性,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以文化的浸润,让党员干部从“被约束”到“自觉”。
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培养提供方向
《我的修养要则》的7条准则,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自身能力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引和实践指南。
提升学习能力——从“知识积累”到“思维革命”。周恩来同志将学习列为修养之首的做法,“抓住中心,宁精勿杂”“习作合一”等理念,为新时代干部能力提升指明了方向。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升把握相关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的能力,强化理论武装,努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判断。要进行结构化学习、生成性学习,聚焦主责主业,运用体系化、模块化思维学习业务知识,构建“T”型知识结构(指在一个领域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同时在其他领域拥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如重庆的党员干部,就要系统学习数字重庆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克服本领恐慌、能力危机。要进行实践性学习,打通学用转化“最后一公里”,把创新理论、业务知识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从“方法技巧”到“价值重构”。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周恩来同志的群众工作经验值得新时代干部重点学习,《我的修养要则》中提到的“永远不与群众隔离”便是其一。要善于调查研究,工作中遇到不了解的情况要多方协调,摸清实际状况,不人云亦云。要善于沟通,与群众建立起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结,善用方言、网络话语以及共同劳动等方式与群众沟通。要善于总结推广群众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做到一地创新、全市共享。
提升改革攻坚能力——从“被动执行”到“主动破局”。《我的修养要则》中提出“要有发现和创造”,落脚到现在就是要善于创新创造,敢于改革攻坚。要强化系统思维,将系统内在和外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让整体系统功能实现最优。要培养破局的能力,在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解。要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建立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AI系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我的修养要则》是一部跨越时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宝典。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今天,透过《我的修养要则》,既能触摸到老一辈革命家严以修身的精神风范,更能为新时代干部作风建设注入实以立业的动能。我们应以《我的修养要则》为镜,在德与才、知与行、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中实现自我革新,将党性修养转化为治理能力,以能力提升巩固作风建设成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答卷。
作者:重庆市档案馆二级调研员
编辑:龙宣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