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市监红心映乡村|以“小事”暖民心 以实干赢认可

作者:雷刚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5-21 15:24:15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驻村工作队作为党和群众之间的坚固桥梁,承担着推动政策落实、服务基层群众的使命。重庆市丰都县仙女湖镇卢家山村新一届驻村工作队自2023年6月1日组建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从办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在提升为民服务质效方面成绩斐然,收获了群众的高度满意与认可。

image.png

深入调研,寻找症结,精准把脉问题根源

走村入户,绘就“地图”,摸清“一广两高一低”特征

工作队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深入调研发现,卢家山村呈现出“一广两高一低”的特征。一是辖区面积广。由两个村合并而成,面积20.3平方公里,全镇排名第二。二是非一般户占比高。全村326户1160人,其中脱贫户99户450人、监测户(含风险消除)14户4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2.41%,全镇靠前。三是集体收入较高。工作队刚驻村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是黄沙片区5个村中的“大户”。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群众满意度较低,在三方评估调查和测评中排名靠后。

倾听民声,汇聚民忧,发现37份诉求里的民生痛点

工作队通过入户遍访所有在家群众、电话遍访整户外出群众,广泛收集问题。第一轮遍访结束后,共收集37个有效问题。经归类分析,这些问题虽不属于“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底线问题,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居住分散,离村委办公点远,村民办事极为不便。二是房屋产权证书办理不顺利,不少群众反映手续提交多年,证书“石沉大海”。三是土地租金存在拖欠情况,收入“悬而未决”。四是对“一老一小”缺乏关爱,外出务工人员对此颇为牵挂。

破除误区,解开心结,纠正基层治理的认识偏差

工作队通过与村委班子、群众、原驻村工作队深入交流,发现基层干部与群众在“问题”的认识上存在明显偏差,产生两大矛盾症结。从基层干部视角看,他们认为跑项目、拉资金才是重点工作,对群众反映的小事未给予足够重视,未能及时推动解决。从群众视角看,他们认为自己反映的小事就是心头大事,诉求未解决产生信任危机,导致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不高。

温暖民心,凸显真情,群众小事大作为

“跑腿代办”行动,让“最后一公里”变零距离

卢家山村地广人稀,常住人口老年居多、行动不便且交通不便,工作队建立了“跑腿代办”机制。在常态化走访时,为居住偏远、行动不便的群众开展养老待遇认证服务,帮助他们取快递、代买药品和生活用品等。以工作队多跑路,换取群众少跑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房本攻坚”行动,让安居梦落地生根

工作队直面群众反映的房屋产权证书办理难题,积极行动。与当事人沟通详情,向村干部核实情况,发现因人员变动频繁、交接无序、档案管理混乱,导致群众提交的材料遗失。工作队统计出全村有类似情况9例,并向镇党委作专题汇报。镇党委高度重视,协调专班“清淤堵”,优化流程“加速度”,强化管理“堵漏洞”,推动全镇化解房屋产权证书问题,100余户群众顺利拿到“房本”。

“租金清零”行动,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得知刘克绪等13户群众近两年未收到养殖场土地租金,工作队积极介入。养殖场由4个村产业帮扶资金入股,租用卢家山村13户群众土地,由县属企业统一经营。工作队数次走访企业,最终查账溯源破了“糊涂账”。因入股资金有2万元差额,账目不平,企业扣留了应付租金,且因企业人员调换,补齐入股资金事宜被耽搁。工作队协调4个村按协议补齐入股资金,企业也认识到处理方式欠妥,不仅补齐拖欠租金,还预支2年,帮助13户群众增收4.7万元。

“一老一小”关爱行动,让留守不再孤单

村民外出务工比例高,留守老人、儿童占常住人口的70%以上。工作队将“一老一小”作为重点对象,创新服务温暖特殊群体。一是采取流动食堂+就近定点的方式,为留守老人、儿童提供爱心餐。二是为留守儿童举办“六一”圆梦活动,牵手爱心企业为12名留守小学生赠送价值3000元的学习用品。三是利用入户走访,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幼童与在外务工的子女、父母建立“云端亲情”,缓解他们的思念之情。

学干融合,驻进民心,锻造乡村振兴铁军

充电赋能,从“本领恐慌”到“行家里手”

工作队始终保持空杯心态,以学习克服本领恐慌。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学习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和方法,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是向优秀的驻村工作队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三是向熟悉村情的村干部学习,借助他们对全村情况清、底数明的优势,快速掌握全村基本情况。四是系统学习国家、重庆、丰都关于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的各项政策,并熟练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扎根一线,从“驻村”到“驻心”

驻村工作不仅要身至,更要心至。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一是带着感情、责任和办法,从办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主动融入群众,把自己当作村里人,把群众当作家里人,摒弃过客心理和镀金心态。二是经常深入群众,入户走访问需于民,问题解决事不过夜。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情况,梳理群众遇到的各种急难愁盼问题。村上能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村上不能解决的,及时汇报,争取支持,全力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耐心细致解释,争取群众理解。

淬炼队伍,从“轮换”到“不撤离”

工作队在注重自身建设同时,全面助力村委班子建设。一是加强驻村工作队自身的党风廉政和工作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筑牢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基石。二是在与村委班子共事过程中,不断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助推村委班子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口碑好的基层队伍,建强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

驻村工作队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只有真正心系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办实办好,才能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新一届驻村工作队将接续奋斗,情系群众,用拼搏与汗水书写乡村振兴的幸福答卷!

(作者系铜梁区市场监管局质量科科长,2023年6月至今任丰都县仙女湖镇卢家山村第一书记。)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