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以“小满智慧”涵养奋进者精神品格
作者:许小庆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5-21 17:16: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承载着春去夏至的轮转,更寓意着从耕耘到收获的希望。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小满更是一种精神的启示、一种人生的境界、一种前进的姿态。广大党员干部当厚植“小满心态”,锤炼“小满筋骨”,持守“小满境界”,在新征程上笃行致远、行稳致胜。
厚植“小满心态”,以“未满”之境启“求知”之志。《礼记》记载:“学然后知不足。”小满节气“麦粒初盈而未熟”的特性,恰似中华文明“满而不溢,盛而不骄”的哲学智慧,为当代人提供了“求知若饥”的精神坐标。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观念层出不穷,对此,我们要保持“空杯心态”,将求知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立身之本、履职之责、成事之要,把群众的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将群众智慧系统化、规律化,使之成为指导我们制定方针、政策、路线的有力参考。
锤炼“小满筋骨”,以“蓄势”之姿铸“奋进”之魂。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小满之日,苦菜秀,麦秋至。”《淮南子》更强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农民在小满时节“蓄水防旱、除草固根”的耕作智慧,正是当代奋斗者“厚积薄发”的行动指南。对此,我们要主动投身火热的实践课堂,发扬“攻城拔寨”的精神,勇于在急难险重、关键吃劲岗位中接受洗礼,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啃几块“最硬的骨头”、多接几次“烫手的山芋”,不断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经验弱项,稳步提升组织协调、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不进则退的竞争中走在前列。
持守“小满境界”,以“长流”之道育“持久”之功。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小满节气“江河渐满却未泛滥”的特质,暗合中华文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智慧,敦煌莫高窟“千年开窟,代代守护”的文化传承,无不彰显“持久功”的深邃价值。对此,我们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当把握时代脉搏,涵养定力与耐力,将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分解为具体的阶段性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节点,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良好的形象和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蓄而不发为厚积,谦而不盈成大器。小满智慧,昭示着党员干部人生的正确路径——真正的成熟,不在于锋芒毕露,而在于沉稳内敛;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一蹴而就,而在于稳扎稳打;真正的担当,不在于独善其身,而在于薪火相传。当每个奋斗者都能以“小满心态”治学、以“小满筋骨”立业、以“小满境界”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这种“将满未满、生生不息”的东方智慧中照进现实。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组织部
编辑:胡晨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