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口河鱼乡:精塑民宿集群 做优乡村旅游
作者:郭小霞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5-23 16:44:56近年来,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始终聚焦“三县一城一枢纽”目标任务,坚持旅游产业“一业兴百业旺”理念,纵深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立足生态优势,探索乡村旅游“新路径”
依托资源禀赋。河鱼乡以乡野田间、乡愁记忆为主基调,以人间烟火、田园牧歌为主旋律,以民宿集群、农家小院为主阵地,紧扣旅游12要素,布局以平溪河、鱼肚河为轴线的“一心两线”精品旅游路线。
立足文化聚合。升级“1馆1园8坊”农耕文化体验线,举办8届农耕文化旅游康养节,演出《山恋·河鱼》实景剧11场次,策划“丛林寻宝”“田间抓鸡”等21个“乡愁记忆”打卡点。
探索业态融合。承接大巴山自行车爬坡挑战赛、彩叶自驾游等赛事活动,开发欢喜梁徒步游、青草坪冰雪游等业态,到四川、重庆等地开展招商旅游推介。2024年累计吸引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40万元。
坚持顶层设计,打造精品民宿“新样板”
注重整体性。结合河鱼的静谧环境,保留乡风乡韵、原景原味,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貌,整合财政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注入试点资金壮大集体经济,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建成“两扇门”原乡民宿集群片区(已投运16家)。
突出差异性。民宿规划突出民宿主题文化,将其与乡土、乡俗、乡风、乡情等巧妙融合,做到“一宿一特色”“一宿一主题”,柳堤溪畔与场镇垂柳依依相映成趣,“两扇门”注重生态康养,平溪突出农耕体验。
强调延续性。河鱼乡成立业主委员会实现规范高效管理,每年接待来自四川、陕西、重庆主城都市区等游客5.6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4.5万人次,民宿平均入住率60.3%,旅游直接收入达1200万元。
管家贴心服务,开启乡村旅居“新体验”
推出贴心服务。河鱼乡秉持“宁可一人来一万次,不愿一万人来一次”的理念,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模式,开展民宿餐饮、礼仪接待培训,同时带领16名民宿管家到四川成都、重庆九龙坡和周边乡镇学习经验。民宿管家主动带领游客了解农耕特色,教授钱棍舞,徒步欢喜梁,进行植物科普。
做出暖心改变。安排“小鱼儿”“妇女微家”等5支志愿服务队为游客提供引导服务,介绍特色民宿和旅游路线,收集意见建议57条,采纳45条。
保障安心畅游。增设城口县城至“两扇门”原乡民宿集群片区直达班车,组织专班对辖区民宿菜品及价格、菜品质量、治安环境等开展专项检查30余次,源头排查、溯源整改11次。
紧扣联农带农,激活乡村产业“新引擎”
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河鱼乡围绕“农耕文化”“农特产品”两个IP,成立高瞻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两扇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强村公司),建成山地鸡精深加工坊、老腊肉加工坊等6个,培育电商达人11个。
营造民宿消费场景。依托民宿建立“民宿+农特产品联农带农机制”,搭建群众订单生产、专业合作社集中收购、民宿展示柜销售的“产、购、销”模式,收购农特产品3万斤,开发23类伴手礼,满足游客“楼上住、楼下购”的一站式服务,推动“后备箱经济”,为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激活乡村发展动能。通过民宿提供就业岗位,先后动员辖区内83名群众参加民宿管家培训,解决群众务工就业143人,不仅为民宿产业培育懂经营、优服务的管家式人员,也实现辖区群众就近就业务工增收,带动户均增收4300元。
据了解,河鱼乡将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由零散模式向组团模式转变,搭建放心、暖心、省心的服务保障平台,打造文化生态、休闲康养、赛事研学“网红打卡地”,让全域旅游更有活力、更有温度、更有“耍事”。
编辑:王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