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李立峰专栏|回家吃饭

作者:李立峰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5-29 11:07:14

待客的最高礼仪一定是家宴。

虽然去餐馆很方便,也更省事,但是真正体现对客人的尊重,还是自己亲自下厨,宁愿耗费更多的时间,一粥一饭,一蔬一菜,亲自料理。如此,吃饭退出了社交客套的范畴,还原为家人分享的过程。共享劳动的果实,更值得回甘。

平时在家,我的厨艺垫底,向来是主动让贤。但今天,我决定亲自动手,做几道家常小菜。

第一道菜,是干炒小河鱼。鱼干是妹妹专程从老家寄过来的,多为池塘、溪流里的小鱼、小虾。经过烘烤脱水,千里迢迢寄到异乡。这道菜,写满了儿时的记忆。家乡是山水之城,号称北国江南,河流、湖泊、溪流众多。小时候,我是捉鱼摸虾的高手,常常徒手下水,然后满载而归。

后来,家乡的河流干了,池塘经常被人下药,荒草丛生,野生的鱼虾几乎消失殆尽。如今,生态好了,河流重现清澈,鱼虾重现田园。很多人,便一个河沟一个河沟地跑,从中谋生。

这些鱼干,常常是游子的最爱,不管是千里返乡,还是亲人相赠,总是能一饱口福,一解乡愁。做法也很简单,清水冲洗之后,下锅干炒,爆姜,加上葱花、香菜。这道菜用来款待家乡人,很容易便勾起过往记忆,特别是艰辛的求学时光,一篓子话总也说不完,比盘中的鱼虾还要多,还要长。这是一道灵魂菜品,本身自带故事。

第二道菜,是蒸香肠。在巴渝地区,不灌香肠就不叫过年。灌好后,还要熏。每年入腊之后,在巴渝背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熏香肠腊肉的铁炉子,甚至有人专操此业,代人加工。

而在我的老家,香肠是风干的。如此,就分川味、广味。大人喜欢前者,麻辣有味,嚼劲十足。孩子嗜好后者,香甜可口,晶莹剔透。做法更为简单,只需上笼蒸上半个小时即可。然后放凉,切片。看一眼,便令人胃口大开,满满的都是食欲,常常也是百吃不厌。

第三道菜,青菜豆腐。做得好坏,关键在豆腐。豆腐一定要选老豆腐。用刀切成小块,在平底锅里用油煎至金黄,然后翻面,外焦里嫩。青菜最好是菜薹,带着几株黄色的花蕾。几番翻炒,即可出锅,实在是居家饮食之必备。

第四道菜,也是一个蒸菜,蒸槐花。这是北方人的乡愁,是春天最美的味道,人送“吃春天”的雅号。蒸菜在北方一向流行,比如蒸胡萝卜、蒸茼蒿、蒸榆钱,尤其以蒸槐花为佳品,最受欢迎。首先在于,槐树高大,槐花好吃花难摘。很多时候,只能望树兴叹。此外,槐花花期很短,几乎一周的时间,也就过去了。花刚开未开,带着清香,那时候是最好。

新鲜的槐花洗净,撒上面粉,上锅蒸,通常是满屋子飘香,顿时觉得春天就在眼前。这是北方人对春天、对故乡最为深刻的记忆。多余的槐花可以放在冰箱冷冻。好东西,要细品。如果一次过量,也就失去了品的优雅,亵渎了美味。解冻的槐花,只能煎鸡蛋了。虽然没有新鲜时那么好,但也是入口留香,暗香浮动,实在是待客佳品。

第五道菜,是一道汤,南瓜绿豆汤。重点是南瓜。用妈妈的经验,要选那种满身都是白霜,手指扣不动表皮,敲起来邦邦响的老南瓜。打开南瓜,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不要扔掉,洗净,晒干,用小火炒,实在是人间美味,胜过无数小吃。好的南瓜,冲洗后的水,都是黄澄澄的,煞是好看。暑去秋来,一碗南瓜绿豆粥,甘甜解渴。

四菜一汤,做好足足花了两个小时。做菜的过程,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可以放空一切,沉浸在美食的炮制中。像变魔术一样,几款简单的原料,通过主材、配菜、佐料,煎炸蒸煮之后,就成为一道道美食。那种成就感,是无以复加的,也是很难描述的。既可大饱眼福,还可大饱口福。

国人重团聚,原因就在于平时聚少离多,亲人朋友一起团聚的时光,通常少于陪伴生意伙伴或者同事。将彼此聚在一起,聊一聊遥远的过往,品一品简单的美食,畅想一下未来和远方,大家的心就更近了,并从中被赋予了能量。

幸福,就是在一起。做几道美食,享受团聚时光,感知可以触摸的小确幸,平淡如水的生活,便泛起一丝涟漪,绽放一缕花香。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