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市监红心映乡村|扎根基层践初心 情系乡村促振兴

作者:陈旭东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5-30 09:54:14

在广袤无垠的乡村振兴战场上,总有一些身影熠熠生辉,他们用热血与汗水,在乡村大地上描绘着美好蓝图。陈旭东便是其中的一位奋斗者。2023年6月,肩负着单位的信任与乡村振兴的使命,他毫不犹豫地奔赴重庆市丰都县暨龙镇凤来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里既是陈旭东的新战场,也是他的新家乡。两年来,他以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奔跑,让这个寓意“有凤来仪”的社区焕发出和谐与希望的光芒。

“把心扎进泥土里,群众才会信任你”

初到凤来社区,眼前的困难远超陈旭东的想象:社区办公场地分散,群众办事“跑断腿”;党员活动空间狭小,组织生活流于形式;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步履维艰……面对困境,陈旭东没有退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田间地头、灶台院坝,处处都有他的身影。陈旭东用笔记本记下群众的声声叹息:“路太难走”“吃水靠挑”“酒席多,挣得不够送人情”……笔记本越写越厚,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image.png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根。”在第一次党员大会上,他语气坚定。针对社区党支部凝聚力不足的问题,他推动完善议事规则,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创新主题党日形式。一次党课上,他指着党群服务中心斑驳的墙面说:“这里不仅是办公室,更是乡亲们的‘主心骨’!”为此,他积极争取资金,将原本分散的办公室整合为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如今,敞亮的便民大厅里,群众“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路”,就可以把事办好;大会议室内,党员们认真学习,热烈讨论社区的发展。

更让群众动容的是陈旭东全家驻村。为全身心投入工作,他把年迈的母亲和刚上小学的儿子接到村里。有人不解:“城里教育多好,为何要让孩子来农村?”他笑着说:“孩子在哪儿都能读书,但乡亲们的事耽误不起,把家人接过来,能有更多时间扎根在这儿,为大家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他的这份坚守,让村民们看到了他扎根基层的坚定决心,也拉近了他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产业活了,乡亲们的日子才有奔头”

最初走访时,闲置的养牛场让陈旭东眼前一亮。经多方协调,他推动成立“共富农场”,引进150头西门塔尔肉牛。然而,市场波动让农场一度陷入亏损。他带领工作队积极向市局、县局以及分管副县长汇报,最终打通了销路。

更大的突破在白酒产业。凤来社区散装白酒虽有名气,却因作坊式生产难成规模。他瞄准痛点,提出“提品质、创品牌、拓销路”三步走策略。他推动酒厂建成现代化厂房,设置洞藏地,硬化到洞藏地的道路。如今,这座集生产、品鉴、文旅于一体的酒厂,不仅自身效益增加,还带动300亩高粱种植、400头肉牛养殖,让“一滴酒”串起一条产业链。

image.png

“要想办法让乡亲们提高收入!”针对留守老人和脱贫群体,他积极推动“订单农业”模式,发动群众种植雷竹、红薯各400亩、高粱300亩,由公司保底收购。“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挣500元,现在订单种植,收入翻了三四倍!”脱贫户谭贵发数着存折上的数字,笑得合不拢嘴。而随着垫丰武高速项目部落户社区,每年百万租金和200多人吃饭的日常采购,更是让本地企业和集体经济“活水长流”。  

“灯亮了,路通了,有水吃了,心就暖了”

2024年元旦前夕,凤来社区401盏太阳能路灯点亮整个乡村。80岁的冉昌珍拉着陈旭东的手,眼泪直打转:“活了这么大岁数,头一回走夜路不怕摔跤。”

为解决四个村民小组的“出行难”问题,陈旭东积极奔走,争取资金,经过不懈努力,修建四好公路4.8公里。小洞湾片区离场镇较远,季节性缺水问题严重,他四处寻求帮助,争取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45万元资金,修建“母亲水窖”。看着清澈的水流入自家水缸,村民们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黄家大院古村落修复现场,陈旭东既是“协调员”又是“文化守护者”。为保留百年老宅的历史韵味,他组织村民开“院坝会”,倾听老人们讲述村落的传说和故事,与大家一起为古村落的“美景”和“钱景”出谋划策。黄家大院的开发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未来将成为凤来社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守住底线,才能托起稳稳的幸福” 

“石大哥,春节前能搬新家吗?”在石文贤新房的楼下,他熟络地唠起家常。此前,这家危房户仅用三天便完成找房、谈价、签约,创造了“凤来速度”。而对独居老人刘光英,他更是全程跟进异地重建工作,并帮助她协调临时住所,房屋落成后又帮她搬到新家。

防止返贫致贫是陈旭东心中的大事,他带领工作队员在走访中不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将谭登香等4户村民识别为监测对象,并根据情况制定了帮扶措施。针对“无事酒”的陋习,他发动村民修订村规民约,刹住攀比风。“去年光人情钱就省下5000多元!”监测户余福明的话,道出移风易俗带来的真切实惠。

陈旭东非常关心村里的“一老一小”两个特殊群体,推动办好青少年家庭互助会,确保每周末和寒暑假固定开课,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两年来,他在凤来社区这片土地上挥洒了无数汗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他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产业蓬勃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成为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作者系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财务处一级主任科员,2023年6月1日至今,担任驻丰都县暨龙镇凤来社区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