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黔江五里镇|围绕党建抓产业 抓好产业促发展

作者:李西军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5-05-30 17:08:10

5月26日,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重庆市黔江区五里镇河南村优质水稻产业基地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村民们挽起袖子,卷起裤腿,开始了起秧作业。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软弱涣散村、后进党支部”,人均年收入不足2万元。如今,通过党建引领,村集体经营带领村民发展优质水稻产业,盘活闲置资源,带动周边村民人均纯收入提高4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到超过10万元的突破。

发展产业“空壳村”显活力。河南村是典型无支柱产业村,几年前村集体经济几乎“空壳”。如何破题?村党支部书记汪学念将目光投向村内连片的土地资源,在土地上做文章,把撂荒的田(黄家坝上、泄洞坝)盘活,走“村集体经济 +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

村“两委”定了,说干就干,村干部“全脱产”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村上无钱、唯一只有1男4女(村干部),要盘活150亩撂荒田,还要做好村上的其他工作,“难”,不畏惧,她们自加压力,激发内生动力,迎难而上,召开数次村委会、党员会、院坝会,多次商定筹资用资办法,因地制宜制订工作措施,不分晴雨天、发扬白+黑、持久战精神,辛勤耕作,实现产优质水稻3万公斤,产值18万元,村集体经济6万元,同时,解决田地撂荒、20余名村民就近就地务工和土地流转收入,村民腰包也鼓起来了,村两委一班人和村民们都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挖掘潜力产业之路做优做精。该村将党组织建在产业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推动优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该村已在全村范围内推行“集体经济+大户种植+散户”种植模式,种植优质水稻200亩,以点带面发展水稻种植面积达600亩。

据悉,五里镇6个村(社区)党支部均建有亮点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或多品”的产业建在支部上新格局,同时,党员也带头示范发展规模农特产业,带领村民发展致富。下一步,五里镇将进一步发挥村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因地制宜,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运用“轮作”和“撂荒地变钱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和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其次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同时,培育电商党员、营销能人,以电商平台、农超对接等方式,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编辑:李云霄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