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专栏|跌跌撞撞去高考
作者:杨力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6-03 10:24:05大姐考上高中是1979年。她最不想上的是英语课。
完全听不懂,而且没有课本。
大姐念初中,是在乡上,压根没接触过英语。高中到了县城,又见不到英语课本,但高考,英语是必考科,大姐很着急。
让没学过英语的大姐直接学高中英语,这为难大姐了。不过大姐也有强项,那就是化学,因为化学成绩好,被选为班上的化学课代表。
上英语课,大姐像听天书,她干脆放手,在英语课做化学作业。
英语老师很头痛,在英语课上做其他科作业的学生不在少数,罚不责众,而且事出有因,许多学生英语底子薄,本身跟上进度就难,何况还没有课本。
英语老师不断向学校争取,终于有效果了:新到的课本送到了学校,一共12本,高中四个班,平均一个班三本。
三本书发给谁?英语老师有办法:抓阄。全班同学排队从老师手里拈纸团,标有英语二字算中榜。大姐一看,中了。
中榜的人并不轻松,全班60个学生,分三组学习英语,三个中榜人就是三个小组的组长,负责组织召集。
大姐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纸团,让她升职了,而且责任不轻,要组织自学,组建互帮小组,监督英语作业,包括上英语课不得一心二用。
一段时间后,班上同学英语成绩有点起色,其他任课老师闻讯后纷纷效仿。那时缺少课本的科目很多,比如生物课本,也是一本难求,都小半学期了,赶印的课本才姗姗来到,而且数量严重不足,为了公平,不得不抓阄。
不管怎么说,英语也好,生物也罢,甚至包括数理化的课本也是经常迟到。尽管这样,那时只读两年的高中生活在紧张中悄然度过。
快高考了,这时大姐身上又发生了一件折腾人的事。
原来从高二开始,学校开始根据志向分班,除了理科班和文科班,当时还单列了一个农医林班。大姐理科好,当然报的理科班,不想到了高二后半程,马上临近高考了,父亲却像中了邪似的,跑到学校要求大姐改报农医林班。
父亲种了一辈子地,文化水平不高,但一定道听途说了什么,认为考上农医林的学校似乎更容易。大姐又急又恼,说这怎么行,科别不同,功课复习的针对性也不同。但父亲很执拗,他认为大姐肯定高考无望,如果改报农医林,兴许还有点希望,比如考一所农业学校,学成后或许还可以回来建设家乡。
大姐哭了两场,但眼泪也没有软化父亲的心,只得默默地收敛心性,把志趣转移到农医林上,毕竟父亲的初衷还是好的。那时的高考太难了,父亲没有办法,只能用他认为能帮到女儿的方式。
大姐终于走进了高考考场。那两天父亲天天守在校门口,见到大姐就塞上两个鸡蛋,这是大姐一辈子吃过的印象最深的鸡蛋。鸡蛋转化为动力,大姐也没太让父亲失望,高考成绩过了录取线,但不是大学,而是中专,一所省里的中医学校录取了她。拿着录取通知书时,父亲和大姐都流泪了,父亲咧嘴笑得像个孩子,逢人就说家里出了个大夫。而大姐心境不同,她的英语成绩生物成绩都不理想,但她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激励,没有歪打误撞让她升职成小组长,这些学科的成绩会更差,一定会成为她考上中专的绊脚石。一路走来虽然跌跌撞撞,但她毕竟成了那个时代的幸运儿。
多年后,只要一说到高考,父亲就检讨是他误了大姐,如果当初依了她,大姐的未来会不会更好。大姐不敢设想,但是她知道,高考是每个学子一生最难忘的记忆,只有心存感恩,才能不负时代。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