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看重庆|重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作者:陈娟 程竹青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发布时间:2025-06-05 09:00:29山川毓秀,江水泱泱,巴渝大地宛如一幅雄浑而灵秀的自然卷轴,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铺展。长江与嘉陵江交汇之处,浩浩汤汤的江水奔涌向前,润泽着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行走其间,山峦叠翠,绿水环绕,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重庆新画卷,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呈现在世人眼前。
近年来,重庆市锚定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的目标,以非凡的决心和勇气,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九治”攻坚,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治水方面,重庆市大力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让河流重焕生机。在治气方面,重庆市制定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精准施策,多点发力。2024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8.4%。
重庆市还全力推进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55%以上,青山连绵,绿意盎然。累计完成“两江四岸”61公里滨江岸线治理,江岸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在综合整治方面,重庆市推进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等“城市病”专项治理。2024年,重庆市餐饮油烟投诉同比下降49.2%,声功能区夜间达标率为86.5%,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居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重庆市大力实施千个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和农村黑臭水体两年清零行动,累计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1314个、305万平方米,39个区县基本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受益群众80余万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田园风光更加迷人。
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重庆市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措施,即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将行政区域划分为818个环境管控单元,实施差异化精准管控。将自然保护区等拥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划定为优先保护单元,严格限制开发活动;把工业聚集区、城镇规划区设为重点管控单元,针对产业布局、污染排放等进行重点监管。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重庆市碳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碳价升幅在全国8个试点碳市场排名第一,为城市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重庆市还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大综全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以推进行政检查减量化、行政处罚规范化、信用监督精准化、执法监督效能化、数智支撑智慧化为牵引,系统构建“无事不扰、包容审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涉企行政执法新模式。同时,重庆市长江干流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全线贯通,以经济激励为“杠杆”,撬动上下游齐心守护长江生态合力。加快建设“数字生态环保”体系,构建“巴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汇集监测监控点位达1.6万余个,水环境问题发现及溯源时效由此前平均7天缩短为24小时以内,实现污染及时精准高效处置,相关经验向全国推广。“巴渝治气”“巴渝治废”应用上线运行并逐步实战化。
重庆,正以坚定的步伐,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将自然之美与发展之力完美融合,向着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的目标大步迈进。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