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刚专栏|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作者:梁永刚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6-12 11:35:40多年前,我在一家基层单位担任办公室主任。有一次,牵头组织一场大型活动,其中有一项内容是现场观摩学习。观摩毕,往回走,天说黑就黑了,中巴车缓慢行驶在暮色笼罩下的公路上。我坐在副驾驶位置,眼睛盯着前方,随时掌握路况。前面不远处,有些堵车,不好走,我和司机师傅交流着,把车开到了另外一条道路上。
接下来,我们扯到一个话题,我偶尔说一句,他接一句。到后来,我的话明显多起来,司机出于礼貌,不时接腔搭话。
“小梁,你等会儿看下短信。”喊我的是单位领导,坐在前排,语气很平静,也很温和,就像平日里给我布置任务一样,听不出来有丝毫的批评和半点的埋怨。
我扭过头,答应着,从兜里掏出手机,趁着路灯投射到车内的微弱光线,看到短信上写着一行字:“小梁,天黑路不好,别和司机多说话。”我的脸一下子又红又热,为自己的错误做法心生愧疚,被领导对我的宽容尊重深深感动。
若是换成其他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估计会当着一车人的面,对我提出批评。但这位对下属一直很尊重的领导,采取了更加温和的方式,让我认识到了错误,也保留了我的脸面。
以后的日子里,我每每遇到办公室的同志,在办文办会工作中出现小失误、犯了小错误,想高腔大声批评他们时,总是想起老领导当年在车上给我发的短信,转而心平气和,冷静正确对待。
早些年,我所在的城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每周五下午,单位都要组织机关的志愿者去所包路段参加义务劳动。记得我刚开始去的时候,有人对我说,这个路上的保洁员又倔又懒,除了她自己保洁的“一亩三分地”,其他地方一概不管。
后来据我观察,的确是这样,由于保洁员的保洁区域仅限于路面,路面之外的卫生则属于店铺的“门前三包”范围,个别不自觉的商铺,会把一些垃圾扔在门前,而那位保洁员只负责清扫自己的保洁区域,对商铺门前的垃圾视若不见。
一开始我也看不下去,找她说过几次,让她顺便把旁边的垃圾清扫一下,反正也不费啥事。但保洁员的态度很坚决,也很生气,最后撂下一句话,是俺的活儿俺一定干好,不是俺的活儿谁说也不中。
一个周五下午,我在路上值班,看到那位保洁员正在清理路面上的一堆建筑垃圾,可能是上了岁数、体力不支的缘故,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赶紧走上前说:“姨,你歇会儿,我来干。”保洁员抬头看了看我,犹豫了一下,我顺势接过她手中的铁锨,没几下就把垃圾装上了车。保洁员有些过意不去,连声说:“孩儿啊,谢谢你。”我笑着说:“没事,年轻力壮的,干点活累不着。”
过了一周,等我们再去那条路上参加义务劳动的时候,我发现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尤其是商铺门前变得干净整洁了。这时,又有人告诉我,那位保洁员比以前勤快多了,只要看到有垃圾,不管是不是她的保洁范围,她都捡起来放进垃圾袋里。
仅仅因为那天对保洁员的一次小小帮助,或者说是亲热地喊了她一声“姨”,居然让这件本来很难办的事情,发生了大转机,这是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如果当初不是—句暖心称呼、一个举手之劳,估计磨破嘴皮,也解决不了问题。毕竟那不是保洁员分内的活儿,她完全有理由不管不问,人家并没有做错什么。
老辈人常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多一分尊重,就少一分愤怒与幽怨;多一分尊重,就少一分烦恼与忧愁。尊重就像一面镜子,你如何对待他人,他人便如何对待你,只有学会尊重他人,别人才会还给你更多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密切,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