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子专栏 | 我的文学梦是“红色少年诗意传奇”
作者:南风子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6-16 09:41:141
想起来,小时候很贫穷也很富有。那时月亮很大很亮,肚子常常咕咕叫,屋子漏阳光也漏雨,后山上的松涛阵阵,常常半夜来清洗我的耳朵。
富有的我,拥有许多珍宝。比如门前池塘里的芦苇,爱和我对视。它们的末梢,挂着一串串珍珠。每一只冰糖雪糕都很神奇,可以甜蜜我一整天。
贫穷的我,找不到玩的东西。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铁环,滚了两天就不见了,因为我姐姐把它卖了。她在攒钱买红发夹呢。千方百计瞒着妈妈买了一个陀螺,把我买“破产”了。打了三五天,陀螺头上的钢珠掉了。把头想痛了,也找不到一个钢珠呀。
我只有在家里到处乱翻了,逮到啥玩啥。一次,在一个破箱子的底部,翻到了两部“半本书”。一部“半本书”里面,有一幅插图,一个雄壮的汉子在打老虎。这把我乐得手舞足蹈。顺带,就读起了文字,虽然一知半解,但很得劲,像是嚼蚕豆,虽然硬但是好吃。后来,我知道了它是《水浒传》。另外一部“半本书”,全是诗。当时我好像读三年级。诗,我自然看不懂,也记不住,幸好里面的图多。有两幅图,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一幅是很多战士骑着马,背着剑,准备上战场;一幅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年人,坐在船上看河水,很憔悴,仿佛他的忧愁和河水一样多。现在回想起来,那大概是一本杜甫的诗集。
从这两部“半本书”开始,我爱上了文学。
从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后,我就当了语文老师。
当语文老师,我和同学们一起把考试考好,也一起把课文“文学”好。我们把《孔雀东南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鸿门宴》改编成话剧。大家激情高涨,对原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文学经典有了更多的亲近感……文学给同学们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明亮的光和鲜艳的色彩。
当语文老师,我总得做个榜样,写“下水作文”吧。写着写着就上瘾,我就想当一个作家了。
那我写什么呢,就写酉阳啊。这里是“全域桃花源”,山川秀美,是重庆最大的一片肺叶;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我一见倾心,我开始给酉阳写情书了。创作过程有苦有甜,庆幸的是重庆市作协、酉阳作协、酉阳旅投集团给了我许多春雨与阳光。散文集《桃花源情书》孕育了一年,分娩了,被纳入了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规划(2020—2021年)》,获评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作家协会的“重庆市文艺创作资助项目”,获得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重点文艺创作扶持和酉阳旅投集团的资助。
2
近年来,我从散文和文学评论转向儿童文学,这源自一个契机,就是我当父亲了。儿童永远是一个谜。这个谜牵引着我去重新寻找对世界的“惊奇感”。孩子说,雨夜走路,地面闪亮的地方不能走,水深。我很惊讶他这个发现。虽然我有过童年,因为压力及其他原因,我似乎并没有完整地经历过童年。
创作儿童文学,在我看来就是让自己重返童年。这样,心灵会变得更柔软,捕捉快乐的技术会更高明。好的儿童文学是治愈心灵的良药,是一面反思童年生活的镜子。儿童的笑容,是最干净的笑容。研究儿童文学的时光,是生活里最闪亮的时光。因此,我迷恋上了儿童文学。我听儿童的话,做儿童的好学生,拜童心为老师。我以为,一个人的精神底子,儿童文学不可或缺。
2023年的一个月夜,我给孩子做米豆腐。看到孩子狼吞虎咽,一脸满足。我突然想起了乘月光而去的母亲与姐姐。亲人离去这些年积蓄的悲伤迅速将我淹没。我忍不住提起笔来,写下了童年时,在乡村和母亲、姐姐一起做米豆腐的美好点滴。挑水、泡米、磨浆、蒸煮、划块、烹饪的全过程串联起许多暖意浓浓、童趣童真的吉光片羽。母爱和姐姐的爱,与月光一样明洁、光耀、温柔。时间会冲淡一切,她们给我的记忆永恒。写完后我自己读了好多遍,每读一次,就慰藉了自己一次。我永远相信,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
这篇作品名字叫《月光一碗一碗落下来》。非常荣幸获得了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奖次为大奖)。我是读着冰心作品长大的。得奖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在眼眶里不停打转。我在心中写下了一句话:时间似水,能带走一切;幸有爱与记忆坚如磐石,永不可摧。我想:一朵花,如果我记得,那么它就永不凋零。
3
我梦中有一个少年。这个少年呀,追着月亮,一只手是烈焰,一只手是花朵。这个少年的心事是拿云的,眼睛里是有梦想之光的。
于是,我创作了“红色少年诗意传奇”系列长篇儿童小说。第一部《红宝石口琴》已在2024年10月,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第二部《红阳雀》已完稿,被纳入重庆市作家协会2024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第三部《彩虹储蓄罐》已完稿,筹备出版之中。第四部《樱桃信》正在创作之中。
《红宝石口琴》以重庆市酉阳县南腰界革命根据地为背景,通过割漆少年黑阳雀的纯真视角,讲述了他与新来的音乐教师白鹤之间的传奇故事。白鹤是一个外地来的音乐教师,吹一口好口琴,与学生打成一片,为当地老百姓免费送药品。“他”女扮男装,深入敌后,巧取情报,展现了红军侦察员的智慧与勇气。“他”以口琴绝技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步一步“征服”了黑阳雀,给他的心灵注入了红色基因。开始,黑阳雀怨恨白鹤在斗歌会上夺走他的“山歌王”称号。于是,他偷了白鹤的红宝石口琴。而当白鹤捉弄了欺压漆匠的当地团总——魏大诸,治好了他母亲的“打摆子”病症之后,他对白鹤的看法悄然改变。他和白鹤携手捉弄魏大诸,在清风楼智斗敌人,巧设“葫芦湾赶闹”,编出一首首精彩的红色山歌……两人因为音乐,由格格不入到相互温暖,再到守望相助,最后亦师亦友,成为南腰界红军文艺的“双璧”。他们携手与敌人斗智斗勇,巧妙地完成了许多战斗任务……
《红阳雀》是《红宝石口琴》的续集,以1938年到1940年陕北、山西的八路军抗战为背景,通过小文艺兵黑阳雀和糯米妹的纯真视角,讲述了红缨枪剧团(铁琴班、铜剑班)的传奇故事。作品致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黑阳雀是小山歌王,又是口琴高手,还有一手制作“永生花”的绝技。在和一个老文艺兵的聊天中,他得知了一个优秀的文艺兵的标准是“哪吒”——有三头六臂……他一步一步朝“小哪吒”的梦想奔去:奇思妙想为剧团制作各种道具;“大圣窑”中,智破鬼子特务伪装;心诚中学里,巧聘大才子白鹇。他和糯米妹、青菱,跟着游击剧团,在晋北大地“飞行演出”;紧急关头,以“武戏”阻击鬼子大队人马;以“真情戏”感化日本战俘清水竹……他的绰号悄然改变,他的变身梦想在一步步实现。
《樱桃信》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第三保育院为小说背景,通过王信鸽与小樱桃的儿童视角和“小切口”叙事,将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具象化;有机串联起赵君陶负责的第三保育院救助、教育、培养了一批抗战将士遗孤和难童的感人事迹。本着“严格遵循历史事实,同时适度艺术虚构”的创作原则,通过儿童视角,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致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贴近青少年审美的叙事方式,构建抗战记忆;浓墨重彩地书写重庆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侧面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作品坚持守望童心,悬念丛生,人物形象鲜明;传承红色基因与信仰力量,传达了对心灵教育、诗意生活等命题的深沉思考,为当代青少年提供精神成长的参照。
我创作“红色少年诗意传奇”,是想为少年儿童建造一座心灵的桃花源。孩童时,他可以在这里嬉戏,为心灵注入精神之钙,以审美的方式体验大千世界。多年以后,他长大了,每当烦了,乏了,倦了,他都可以回到这里休憩,养精蓄锐,恢复对生活的锐气和惊奇感。
编辑: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