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以民生“三度”书写时代答卷

作者:赵雨茼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6-19 10:48:06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意见》以人民期盼为念,以民生福祉为归,着力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感知“民生温度”,把准民心所向的最厚根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党员干部应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深入基层一线,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城市“夹心层”住房困难、“一老一小”照护服务等难题,以精准识别需求为前提,通过政策弹性设计与高效整合资源,把“民声大数据”转化为精准施策的“行动清单”,实现从“补救式帮扶”向“系统性预防”的转型。让每一项政策都带着泥土的芬芳、浸透民意的温度。

校准“实干刻度”,锻造担当作为的最强力度。《意见》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关键领域锚定坐标,关键在于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面对重点群体充分就业、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破除分级诊疗医疗壁垒、整治养老诈骗顽疾、建设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的“硬骨头”和改革的“深水区”,党员干部必须拿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心,向顽瘴痼疾开刀、向复杂矛盾亮剑。各级党组织要建立明确的责任链条与时限清单,做到任务具体到人、措施细化到点、进度精确到日,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件办实、办好、办到心坎上。

提升“幸福恒度”,绘就民生福祉的最广画卷。保障和改善民生,绝非一鼓作气的百米冲刺,而是永不停歇的接力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区域鸿沟、“银发浪潮”下养老服务体系缺位、城乡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梗阻、食品药品安全与健康环境欠缺等重点难题仍是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这些既是挑战,更是持续发力的方向。各级党组织要推动民生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应拿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建立健全科学的跟踪问效与动态评估机制,对已解决的民生问题常“回头看”,巩固成效,防止反弹;对推进中的项目加强过程督导,确保落地见效;对随时代发展涌现的新问题新诉求,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破题。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刷新民生“幸福指数”,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涓涓细流,持续汇入百姓心田,奔涌成“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时代江河。


编辑:熊燕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