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区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绘出新画卷
作者:万金容 许小庆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6-20 15:34:31“感谢妇联的持续关爱,孩子现在学习生活都走上了正轨。”在2025年重庆市江津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5周年活动现场,一位曾接受过家庭教育指导的母亲分享着她的感动。这场汇聚四川省泸州市和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荣昌区四地妇联负责人的盛会,不仅展示了江津女性的风采,更见证了江津区妇联荣获全国“八五”普法表现突出单位、“爱心妈妈”关爱工作入选全国妇联典型案例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的高光时刻。
近年来,江津区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及区关工委指导下,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多项成果获国家级表彰,创新案例登陆央视平台,形成了一套具有江津辨识度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
机制筑基,工作稳步推进
江津区妇联以“党建带妇建,妇建带关建”为引领,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及基层实施细则,确保工作有章可循。在组织架构上,区妇联构建起“妇联+关工委”协同格局,由主席牵头组建专业队伍,吸纳家庭教育、心理辅导、法治建设等领域专家,打造专业化工作团队。
在阵地建设上,区妇联依托遍布全区的儿童之家、社区家长学校、“渝好空间”等场所,将常态化关爱服务送到群众身边。通过定期召开培训会、交流会、座谈会,持续提升服务队伍的能力水平和思想素质,让关爱服务真正入心入脑。在数字赋能上,江津作为全市5个试点区县之一,率先承接市妇联开发的“妇女维权一件事”应用试点工作,这一创新实践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注入了新动能。
品牌引领,助力全面成长
以聂帅家风为统揽,江津区妇联精心打造具有高度辨识度的“八个一”家风家教工作品牌,即“一馆一展一校一课一库一网一地一线”,强化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24年1月,由区妇联联合聂荣臻元帅陈列馆打造的现代川剧《母亲的教诲》在央视文艺频道播出。该剧由江津区川剧协会和东城小学的学生们演出,生动讲述了聂荣臻元帅少年时期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将他的砚台赠予贫困同学的感人故事。区妇联深入到全区社区家长学校、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学校等阵地,通过讲、演、诵、唱、展等形式把聂帅家风家教故事送进社区、乡村、学校、机关、企业。截至目前,已开展“聂帅家风”巡展巡讲90余场次,吸引5万余人参与。同时,江津构建起“1+32+301”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创建国家级市级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组建“帅乡家风家教轻骑兵”“家庭教育讲师团”“最美家庭宣讲团”等专业队伍,开展家风家教主题活动620余场次,线上线下受益群众达61万人次。
区妇联以“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为主题,联动区关工委等单位,组织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婚恋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后援团、五老志愿者等,组建普法宣传队。进社区、乡村、学校、家庭,开展普法宣传1570余场次。通过短视频、图文信息、典型案例等形式展播普法内容1220余条,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安全防线”。创新维权机制,区法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被命名为重庆市第二批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妇女儿童维权工作获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通报表扬,荣膺“八五”普法全国表现突出单位称号。
此外,深化拓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3780余人次。该关爱案例入选全国妇联优秀案例。重点做好未成年人家庭监护风险防控,创新“妇联+政法”双引擎驱动模式。组建“30+30”应用专班,与公检法司、民政、教育等多领域实现风险数据共享,创新“四查四看”工作法,精准识别入库儿童实时信息。截至目前,该系统下沉风险数据423条,识别红码家庭363户,核实比例、红码家庭防控处置比例、防控力量匹配率均达到100%。
联动协同,凝聚关爱合力
联合15家职能部门下发《关于建立江津区家庭教育指导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与区法院等单位建立《江津区家事审判案件联动工作机制》《预防性侵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人身权益联动工作机制》等多项协作机制,为全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筑制度保障。区妇联联合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妇联,在塘河镇石龙门村挂牌“川渝两地妇女儿童维权站”,成为重庆市妇联在川渝毗邻地区首个挂牌的维权站。
打造“帅乡父母课堂”“家庭教育伴成长”等品牌项目,强化思想引领。实施“津心维权护航成长”涉案未成年人保护项目,开展法治宣传、心理健康咨询、帮教关爱服务50余场次,惠及2000余人次。联合区关工委、卫健委、农工党开展“帅乡护苗”三年健康行动,向困境儿童、爱心妈妈送去“帅乡护苗”健康卡,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爱心妈妈赋能讲座,提供心理团辅、个辅服务。此项行动将分三年对全区500余个困境儿童实现全覆盖。
依托“三新”领域,链接社会资源,构筑巾帼志愿服务网络,开展“一助一”“多助一”帮扶帮困志愿活动。近五年来,区妇联多渠道筹措资金67万余元,实施“春蕾助学”项目资助156名困难女童完成学业;慰问困境儿童、困难农村留守儿童2800余人次,累计发放慰问金、物资等64万余元。
据悉,重庆市首份家庭教育指导令在江津发出,相关经验获央视少儿频道报道。2022年1月,江津区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向涉案未成年人小浩(化名)的父母发出全市首份《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家庭教育赛课勇夺2024年重庆市金奖,展现江津家庭教育专业水平。“爱心妈妈”关爱工作入选全国妇联优秀案例,成为全国性示范项目。
数字背后是温度。五年来,67万余元爱心资金、156名“春蕾助学”困难女童、2800余人次困境留守儿童慰问——这些数字丈量着江津区妇联工作的广度与深度。“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一位曾收到家庭教育指导令的母亲在回访中这样感慨。从机制创新到品牌塑造,从部门联动到资源整合,江津区妇联织就的这张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正托起帅乡下一代的美好未来。
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