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用情、用力、用心书写“人民至上”时代答卷
作者:魏时远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6-23 14:16:14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做好新时代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聆听群众的急难愁盼,书写“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
用情倾听群众呼声,书写“人民至上”的温暖答卷。“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城市的大街小巷到乡村的田间地头,民情百态,皆关乎民众的生活质量与发展前景。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等方式,主动到田间地头、街道社区等困难大、问题杂、矛盾多的地方,全方位、多角度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倾听群众呼声。要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多一些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同频共鸣,主动带着感情访民情、带着责任察民意,在“同坐一条板凳”中聊家常、看实况,以“饿着肚子问百姓”的同甘共苦感知大家的喜怒哀乐,不断发扬担当精神、拿出攻坚勇气、铆足实干劲头,将群众的心上事,事事记在心头、时时抓在手上,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为务实的作风把“民生愿景”变为“现实图景”,用“一生无悔奉献”书写“人民至上”的温暖答卷。
用力解决急难愁盼,书写“人民至上”的实绩答卷。《意见》提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正是要求广大干部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抓起。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强化“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通过“眼观、耳听、步行、身历、心悟”,切实找准矛盾症结与急难愁盼所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解决,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要练就解剖麻雀的硬核本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志,动真碰硬、攻坚克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真正把民生痛点、堵点变成群众的满意点、幸福点。
用心办好民生实事,书写“人民至上”的幸福答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民生工作最怕的就是“走过场”,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为民造福才是最大的政绩,要主动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实事办“实”,把为民事做成暖心事,持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这条民生通途更加坚实、畅达、温暖。既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处处担当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也要多做“锦上添花”的好事,在庭院美化、文旅发展、文娱活动、助老服务、心理疏导等领域再书新篇章,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滋味、更有温度,真正把为民实事做成暖心事、幸福事,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要把稳“民声”这一改善民生的“风向舵”,置顶“民声”惠“民生”,矢志为民造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五马镇人民政府)
编辑: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