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丰都: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作者:蒲涵修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6-23 14:25:316月23日,重庆市丰都县包鸾镇齐新村的700亩辣椒田,在云层低垂的天光下泛着墨绿。“80后新农人”秦百春俯身检查滴灌带,汗珠顺着额角滚落,渗入湿润的泥土。
今年初,秦百春辞去年薪20万元的餐饮管理工作,返乡签下这片撂荒地。“高标准农田打通了规模化命脉,撂荒地真能变‘聚宝盆’!”他抓起一把潮润的褐土笑道。这片红辣椒预计亩产1500公斤,每公斤5元的订单早被火锅企业预订一空,年产值可达500多万元。与此同时,田间60多位村民正在施肥,村民刘学文说:“土地租金每亩600元,务工日薪120元,算下来两个月能挣7000多元,比进城打零工强!”
近年来,包鸾镇坚持党建引领,成立“新农人”互助会功能型党支部,秉持“优质量、抓增量”培育理念,推动新农人量质齐升,构建“一本手册、三支队伍、三项机制”的“133”新农人服务体系,探索“新农人+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持续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
包鸾镇飞仙洞村肉牛共富农场,“丰都县十佳新农人”张林葱的手机弹出警报:“3号牛舍温度异常。”这位持证兽医师轻点几下手机,通风系统即刻启动。2024年,他投资150万元引入“红西本”三元杂交牛,通过错峰购牛、精准饲喂,将5500头肉牛育肥周期缩短20%,年产值达1.1亿元。他还与村集体达成“保证金+分红”合作模式——村集体获每头2000元固定收益,参与劳作的83岁老人代素芳靠卖干草料秸秆每年可增收8000元。“科学养殖让每头牛多赚500元至800元!”张林葱指着实时数据的大屏说。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包鸾镇累计登记认证“新农人”300人。曾从事医疗行业的华玉书,投资400万元将村里的烂大棚升级为凤鸾园研学基地,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陈双权等11名新农人抱团发展生姜,共建500亩示范基地,亩产值突破2.2万元……这群“新农人”正重塑产业基因。
包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把培育“新农人”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严格遵循“有农业情怀、懂技术、会经营”标准,构建“政府引领、社会协同、新农人主体”的全链条培育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