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调查研究要敢于“涉深水”

作者:曹智治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6-23 14:34:14

东汉王充的《论衡·别通》有言:“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意思是在浅水里只能见到小虾,在水较深的地方能看到鱼和龟鳖,但要见蛟龙,就必须到水更深的地方去。调查研究亦是如此,唯有敢于“涉深水”,才能摸得着“活鱼”、看得见“蛟龙”,才能观清事物全貌,找到解疑破难的关键之道。

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涉深水”的姿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成事的必修课、科学决策的方法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切实以高质量调研成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调研发现问题要“身至”,更要“心至”。不到工作一线,怎能摸到实情?事实充分证明,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真情况、发现真问题、找到真对策。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深下去、蹲下去”的务实之心,不搞“明星表演”式假把戏、“蜻蜓点水”式调研,主动深入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街头巷尾,看一看厨房、掀一掀锅盖、摸一摸被窝,问一问群众的近况、看一看群众的生活,把基层全貌调查清楚、民生现状把握准确。同时要常怀“甘当学生”的谦恭之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项决策的最高准则,对群众“七嘴八舌”不嫌烦、“文不对题”不着急、“一孔之见”不嫌弃,从群众畅所欲言中“听音觅宝”,把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领域中的“逆耳言”变成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调研思考问题要“沉下去”,更要“跳出来”。开展调查研究是一项“精细活”,唯有坚持“沉下去”与“跳出来”两手抓,既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又科学分析问题、妥善解决问题,才能确保调查研究“瞄准靶子”“找对方子”。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沉下身子、耐着性子、抹开面子,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难以推进的地方去,把自己摆到当事群众和问题矛盾中,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收集基层“一线素材”,通过以问题查找问题、以问题带出问题,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另一方面,要主动“跳出来”,灵活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这一“关键法宝”,对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长期未解决的难题积案等,既宏观层面“提纲挈领”,又细致入微“解剖麻雀”,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总结经验中提炼规律,将问题症结剖析透彻、把根源成因查全找准。

调研解决问题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评判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看调研成果运用得怎么样、实际问题解决得怎么样。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聚焦突出矛盾精准施策,梳理形成问题、责任、任务“三张清单”,逐一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主体与完成时限,确保整改及时彻底。对一线干部群众的“燃眉之急”,要即知即改、立行立办,找准问题症结、紧扣群众需求,将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制定“路线图”、明确“日程表”,紧盯不放、一抓到底,防止问题大而化之、积重难返;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实行清单化管理、督办销号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公布处理进展,确保整改“不留死角、见底清源”,真正取得惠群众、惠民生的良好成效。


编辑:熊燕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