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山宝贝更好“出圈”
重庆市巫溪县政协助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姜光君 陈怡帆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6-25 16:53:14重庆市巫溪县,位于大巴山东段南麓、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近年来,巫溪县委县政府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并取得可喜成果。成果的背后,凝聚着巫溪县政协发挥优势、献智出力,助力中药产业发展振兴的智慧和力量。6月23日,记者走进巫溪县双阳乡天池坝中药材示范基地,眼前呈现的是一幅中药材种植方兴未艾、中药产业蓬勃发展的图景:大宁党参、独活、川乌等药材郁郁葱葱,将一座座山坡浸染成绿色的海洋;田畴里整齐排列的一株株贝母,在阳光的照耀下长势喜人。
为守护者点赞
“药王茶是蔷薇科植物,《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其能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抗氧化等。”巫溪县官山林场负责人邓承涛介绍,大官山海拔1600—2500米,十万亩原始次生林、八万亩天然草场,天麻、贝母、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支笔、江边一碗水等名贵药材植物超过1500种。
“我们守护稀缺的中草药基因库,传承精华,潜心研发,致力于繁育药王茶、天麻等优质中药材。”邓承涛说。中药材的保护与传承得益于巫溪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巫溪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由巫溪县政协副主席张玉琼任专班工作组组长。工作专班系统谋划全县中药材产业布局、重点项目,研究、调度、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提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高位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一次次深入现场考察、一组组直观的数据便是最好的印证。2024年,中药材在地面积40.2万亩,收获面积11万亩,同比增长8.4%;种植产值达13.8亿元,同比增长8%。巫溪县中药材加工业快速增长,新增规上企业2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0.95亿元。“希望更多人为保护中药材的宣传教育出力,大官山不止是深藏巫溪的一座大自然中医院,更是汇智世界中医能量和魅力的珍稀资源。”邓承涛称。
为珍稀中药材探新路
“贝母,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效果好,根本不愁卖,地上卖苞子,地下卖种子,3亩多地要值40万。”双阳乡双阳村是阴条岭的另一隅,78岁的王明曾是采药好手,禁采令下,在乡政府的引导下,他引种试种、细心呵护,如今已发展到3亩的面积。
经过多年引种试种、人工培育,深山宝贝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从采药人到种药人,王明是千千万万贝母种植户的缩影,他们热爱土地、技术成熟,也获得了高效产出的回报。巫溪县双阳乡双阳村干部熊章燕带头示范发展10多亩贝母,引来龙头企业转租农田,培训村民,使得深山药农成了大家羡慕的职业。
“巫溪2500亩在地太白贝母,催生2000户药农,产值突破10亿元,对于边远欠发达的山区县,是了不起的数据。”烈日下,县政协委员、双阳乡党委书记李徽围绕中药材事业侃侃而谈。近两年,巫溪县政协委员们在调研的基础上连续提交了《关于加快巫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等提案5件。提案字字铿锵、句句有力,为突出区域主打品种等出谋划策,并期待通过讲好“巫溪中药材”故事,不断擦亮传统中医药底色。
为朝阳产业助力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才能抢抓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作为才到双阳乡任职的“新人”,如何以点带面,让传统中药材放新韵?李徽决定发挥政协建言资政的作用,联合政协委员开展“微协商”。
在巫溪县政协教科卫体文化文史委组织委员开展“探源巫溪中药文化·助力特色产业崛起”界别协商活动现场,调研组、政协委员结合本职工作与调研成果“写下”了答题思路。围绕“如何科学做好中药材传承与创新,延长产业链”的问题,汤永明委员表示,要深入调查品种资源,掌握发展现状,从宜地条件、气候、海拔、品种、规模、当期价格种植习惯,做好详细调查,做到心中有数,筛选适宜巫溪县种植的,有商品价值的中药材品种。
当前,围绕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的“巫溪方案”已经出炉。巫溪县政协先后编制了《巫溪县中药材(独活)现代产业园建设规划(2025—2030)》《巫溪县中药材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全速推动中医药与文化、旅游、养老等产业有机融合。巫溪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梳理形成协商意见,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强化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让巫溪中医药焕发新光彩。
编辑:张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