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在推进作风建设中增强四个定力
作者:喻晨玺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6-26 16:51:14作风建设,关乎党心民心,关乎事业扬帆所向。在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践中,唯有将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如船锚般深扎于心,方能在风浪考验中岿然不动,于诱惑侵蚀前明辨清浊,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行。
增强政治定力,就是要修“信”铸魂,淬炼对党忠诚之心。检验一名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其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没有政治定力。涵养政治定力必须炼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政治定力源于理论清醒,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落实“三个第一”制度,完善大规模、体系化、全覆盖教育培训机制,教育党员干部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政治定力源于党性坚定,要强化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实施弘扬红岩精神党性锤炼计划,挖掘用好红色资源,办好红岩云端课堂,培塑红岩先锋示范岗、红岩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干部在政治训练中提高党性修养、铸牢对党忠诚。政治定力源于行动自觉,要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将政治定力体现在认真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体现在坚决贯彻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重要指示精神的要求上,体现在全面彻底干净肃清流毒影响上,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血脉、见诸行动。
增强纪律定力,就是要修“戒”遵纪,系牢知止守正之绳。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纪律既明确了不能触碰的底线,也为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提供了行动准绳。充分发挥纪律的教育功能,结合学习教育,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深刻剖析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把纪律教育融入干部成长全过程,突出抓好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纪律培训,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充分发挥纪律的约束功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将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纪律条目化、明晰化,划出纪律规矩的边界,要将此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当前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深刻汲取中央、市委通报的问题案例教训,防范遏制、集中整治各类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让铁规矩更铁、硬杠杠更硬。充分发挥纪律的保障作用,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精准把握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为公与徇私,既为实干者卸下“多干多错”的思想包袱,又对乱为者亮明“越界必究”的鲜明态度,真正做到审慎从严、不枉不纵,以纪律严明确保干部担当有底。
增强道德定力,就是要修“德”立身,砥砺实干担当之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政德是党员干部的从政之基、立身之本。必须把道德修养摆在重要位置,崇德修身、以德促行。始终恪守公道正派,要修好公道正派这个组工干部的大德,深刻领悟总书记强调“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的内涵要义,在干部选任、班子评估、人才评价、发展党员等各项工作中,始终秉持公心,严制度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论关系,守纪律不徇私情。始终坚持担当为民,要树牢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做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服务等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全面建立和执行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健全精文减会、规范督导检查、协同考评等机制,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中。始终自警自省自励,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做到心有所守、身有所循、行有所止。
增强抵腐定力,就是要修“廉”正风,筑牢拒腐防变之堤。作风建设贵在常、长二字。练就抵腐定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在深化以案为鉴上下功夫,要坚持把典型案例作为警示教育的“活教材”,深化运用身边案、最近案、典型案,常态化组织开展“以案四说”,抓实抓细“学、查、改、立、融”重点任务,持续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在强化日常监督上下功夫,要突出关口前移抓预防,防微杜渐“治未病”,探索建立管思想、管作风、管纪律深度融合的监管机制,健全干部提拔、交流、免职、退休、落选、离职“六必谈”机制,对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干预,以有力监督推动党员干部转作风、树新风。在持续纠治“四风”上下功夫,强化与纪检、法检、公安、信访、审计等职能部门一体贯通,健全完善纠治“四风”联动机制,定期通报会商,综合运用巡视巡察整改“回头看”等方式,巡堤检修、培土加固,实现“当下改”与“长久立”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组织部)
编辑:王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