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今昔话折扇
作者:陈斌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6-29 10:09:06“荣昌折扇”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蜚声海内外,一直为消费者喜爱。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把少女文静、活泼的性格描绘得惟妙惟肖,也恰到好处展示了折扇的绝妙作用。由此也可看出,折扇的历史悠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自唐以来,中国传统折扇不断演进,荣昌折扇脱颖而出。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明朝皇帝命四川布政司进贡“龙凤舟船扇”时说:“查蜀产折扇,首推荣昌……”可见,当时荣昌折扇已达到很高水平。史学家谈迁在《枣林杂俎》中也有类似记载。
荣昌折扇,又名聚头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精致典雅,装饰性强,素为群众喜爱。曾有文化名人谢无量题赠诗联:“海棠香国,新看画栋连云,占尽三巴风月;蛱蝶名工,制就齐纨拂暑,凉生两戒河山。”诗联中的“三巴”,指古时巴郡、巴东、巴西等,泛指四川;“蛱蝶名工”则暗喻扇面绘艺之精妙,足见其雅致。整个诗联阐明折扇之功用与技艺,作者深为折扇的美观实用而感叹。
每逢夏季,人们都要用折扇拂暑纳凉,这一习惯在我国由来已久。如今电风扇、空调广泛使用,但工艺精湛的折扇,仍然为人们所喜爱。放眼荣昌折扇,那精雕细镂的玉石扇,因风送香的檀香扇,清丽雅致的书画扇,刀法清新的刻骨扇,林林总总,总是让人爱不释手。加上扇面上绘出的历史英雄人物,展现的传统文化艺术风采,不仅增添持扇人娴雅文静的仪态,更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陶冶高尚情操。
折扇主体分为扇骨和扇面两大部分,其制作工艺流程都相当复杂。扇骨包括扇夹和扇心,扇页分白面和黑面两种,白面又有穿面和糊面之分。扇胚取材于棕竹、楠竹、黄竹、檀木、骨料、胶质、玉石、乌木等。扇面取材于宣纸、丝绸、夏布等。折扇选取,首推棕竹、楠竹,次选黄竹,其质韧而坚,花纹细致,经久耐用,美观大方。
荣昌折扇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我国向来重视书画艺术的传承发扬,将其视为文化瑰宝。在折扇上题诗作画,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有裨益。折扇一经与书法、国画艺术结合起来,再加上雕刻师在扇夹上的雕刻,不仅成为日用品,更成为艺术珍品,其文化价值大大提升。从市面上看,荣昌折扇扇页上的画作工笔写意兼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鸟兽虫鱼,均栩栩如生;书法则正草隶楷行各体皆备。方寸之间,既有历史风云的豪迈,也有山水田园的闲适。持扇者不仅平添几分文雅,更能在开合之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非遗瑰宝的荣昌折扇,不仅精湛工艺,更是中国人“器以载道”的文化传承。一扇开合,千年匠心不辍;方寸辗转,古今风雅长存。
编辑:李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