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实”字当头 打通基层减负“中梗阻”
作者:曹智治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6-29 10:16:25“基固则厦安,基颓则厦倾。”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与服务群众的“桥头堡”,基层承担着落实政策、传达民意、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不可忽视、必须筑牢。各级各部门要秉持“全局上下一盘棋”的大局思维,久久为功、真抓实干,切实打通基层减负“中梗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改革增效“亮实招”,下好建章立制“先手棋”。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工程,只有下好建章立制这步“先手棋”,才能确保工作出质效、举措见落实。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健全标准明确、程序具体、操作可行的容错纠错机制,对能为、善为、愿为的基层干部,该纠错的及时纠错、能容错的坚决容错,让他们卸下心理包袱、安心为民干事。同时,要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权责界限,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通过答好“干什么、谁来干、怎样干”三个问题,确保各级干部耕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让基层工作体系责任边界更清晰、任务分工更合理、运行程序更高效。此外,要强化数字赋能,秉承“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次办好”的理念,整合网络平台、归集信息数据,大力推进业务工作网络化、数据化、信息化,真正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跑腿”,用“智慧力量”激活“治理效能”。
去冗提质“下实功”,打好拨繁去冗“组合拳”。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必须聚焦难点、堵点、卡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防止各类老问题“反弹回潮”。对此,各级部门和单位要严控文件数量、会议次数、公务接待频次,只发有料的文、只开有用的会,推动文件制定、会议布置、公务接待等工作从“繁、杂、多”向“精、实、快”转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工作实效。要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力戒形式主义、避免低效空耗,纠正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无故排班等不良倾向,杜绝将各类繁杂工作以甩锅、推诿等方式压给基层,让基层干部干该干的事、能干的事,实现指尖、笔尖、心尖松绑减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群众服务,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严明导向“重实绩”,树立实干担当“风向标”。基层工作的核心在人,唯有激活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确保基层减负工作出成绩、见成效。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聚焦各地工作重点、发展特点、问题靶点,建立健全差异化、精细化、导向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精简事项、优化指标、改进方式,让考核挤掉泡沫、晒干水分,不成为基层干部的心头之难。另一方面,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鲜明用人导向,强化“实绩论英雄”的激励机制,倡导“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务实精神,对奋战在基层治理、抗险救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攻坚克难“主战场”的干部,常关注、勤谈心、多帮扶,通过提拔一批优秀干部、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嘉奖一批工作标兵,让广大基层干部更有盼头、更有劲头、更有奔头。
编辑: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