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堂”里烹出“大民生”
作者:罗欣 周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6-30 12:00:116月18日正午11点半,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的巷道里,“蜂鸟”公益志愿服务队的党员骑手戴天宝,正骑着电动车在青石板路上划出轻快的弧线,保温箱里的餐盒还带着刚出锅的温热。“杨婆婆,今天的餐送到了哦!”
13点10分,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送完餐的戴天宝前往民主村社区食堂就餐,仅用15元就吃上了一顿原价18元的丰富午餐。
这是属于民主村社区食堂的日常。一座500平方米的闲置空间,经过“公益+商业”模式改造,化身日均接待上千人次的暖“新”食堂。这个由政府平台公司建设、专业企业运营的食堂,不仅成为老年人的“暖心饭堂”,更通过创新服务机制,让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治理的温度。
舌尖上的温度与实惠
在民主村社区食堂一楼的公益助餐区,18元能吃到几样菜?答案是24道。10道荤菜、7道素菜、小吃,水果、汤,还有4种左右的主食。居民18元,60岁以上老人15元,困难群体最低10元,80岁以上特困老人免费就餐,行动不便者还可以享受免费送餐服务。菜品搭配丰富,每周不重样,食材新鲜,价格实惠,深受附近老年人和上班族的喜爱。
骑手戴天宝是这里的常客。“菜品多,味道也好,我们忙完过来常常一点多了,还能享受优惠,自然常来。”戴天宝说。据了解,除了满足老年人的就餐需求,社区食堂还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错峰用餐服务,延长就餐时间,方便他们在工作间隙前来用餐。同时,还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价格优惠,1点后就餐可享受3元优惠。
此外,去年9月,九龙坡区总工会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爱“新”餐试点活动,已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直接领取优惠券在民主村社区食堂用餐,还可以享受每餐减免8元优惠。
微利可持续的运营智慧
这么低的价格,是不是贴钱赚吆喝?民主村社区食堂负责人李恒告诉记者,该社区食堂采取微利可持续的运营模式,不仅没有亏损,目前已基本实现收支平衡,每月还可轻微营利3到5千元。
“大多数社区食堂都是以公益为主,属于长期亏损的状态,为了长久运营下去,还得从开源节流上想办法。”李恒说。
考虑到用人成本和供菜效率问题,食堂选择与净菜供应商合作,每天按时送来的菜都是清洁好和处理好的新鲜肉菜,可以直接下锅烹饪,不仅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还兼顾了食品安全。“净菜公司是需要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资质的,不仅健康卫生,还降低了不少人力成本。”李恒介绍,现在,食堂后厨只需要5名工作人员,便可以应对每天600人的用餐需求。
此外,食堂还引入了两台炒菜机器人。两台“智能大厨”掌握了500多种菜品的烹饪技艺,工作人员只需按下按钮并配合放入食材,就能在10—15分钟内炒出8—10斤菜。不用高薪聘请厨师,为食堂节约了不少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重庆市相关部门发布文件,将推进对符合条件的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给予优惠政策,从商用改为民用收费。
从餐桌到情感纽带
在社区食堂宽敞的一角,一个别致的读书区域悄然设立,装修文艺,干净整洁。“我们的社区食堂是一个共建共享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一个就餐场所,还是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李恒介绍。
社区食堂一直保持开放,在非就餐时段,社区食堂里的餐桌变身书桌、茶桌和议事桌,提供办公、休闲、学习等功能,满足社区多样化需求。骑手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在这里喝茶、读书。下午时分,常有老年人围坐在一起休息、聊天;年轻人则喜欢在这里办公、学习,形成“老幼共融”的社区图景。此外,食堂还引入了“四点半课堂”等多元化功能,为放学早的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提供托管服务,同时举办针对老年人的公益讲座,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谈及未来,民主村社区党委书记伍成莉表示,将进一步拓展食堂的服务功能:“我们希望这里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居民情感联结的纽带。”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这份温暖正转化为积极的回馈。今年1月,民主村社区联合“红心蚂蚁”志愿服务站成立“蜂鸟”公益志愿服务队,吸纳了20余名外卖骑手参与为老年人送餐服务。骑手每完成一次送餐可获得积分,达到一定的积分可以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戴天宝说:“自加入服务队以来,我已经积了50多分,过年过节的时候社区会送来米油等慰问品。”
除了给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餐,骑手们还会主动报名参加卫生环境巡查、政策宣传和其他关爱老人的义务活动等。社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保障,骑手群体也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参与者”,在送餐过程中主动收集社情民意,成为社区治理的“流动哨岗”。
“社区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便利,我们也愿意为社区做贡献。”戴天宝说。
一碗热饭暖胃,一场活动暖心,一个空间聚心,民主村社区食堂正以创新姿态,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温暖篇章。
“我们将持续提升现有的一些服务和品质,希望社区食堂能够可持续地、长长久久地办下去。”伍成莉说。
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