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写在“七一”前夕的省思

作者:许小庆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6-30 14:44:14

历史长河奔涌不息,七月一日宛如一座巍峨的“初心门”,矗立在时光深处,召唤着中华儿女恒久的回望与深沉的思量。

推开此门,一个古老民族寻求独立自强的深沉呼号,如范仲淹笔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殷殷忧思般穿透岁月烟云,激荡于我们耳畔。这扇门,不仅记录着过往峥嵘,更是映照当下精神面貌的明镜——它警示我们,初心绝非凝固于历史书册的标本,而是时时需要擦拭、时时需要叩问的源头活水,是流淌在每一代共产党人血脉中的永恒力量。

叩问“初心门”,在历史深处滋养精神之根。叩响历史之门,信仰之光烛照前路。从南湖红船摇曳的微茫星火燎原成势,到长征路上半条棉被凝结的鱼水情深;从张富清深藏功名、无怨无悔扎根穷乡的沉默丰碑,到黄文秀青春定格、扶贫笔记里那未写完的振兴期许——“初心门”内,陈列着无数共产党人以生命和热血淬炼出的精神坐标,其光辉永不磨灭。面对这座神圣殿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深汲历史养分,方能让信仰之根扎得更深更牢。要以理论之泉持续浇灌,将《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力量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精神伟力紧密融合,使其成为案头卷、枕边书、思想舵;要以历史之镜时时映照,在历史的深邃回望中检视忠诚,明确方位;更要以斗争之志坚决守护,当西方意识形态的潜流侵蚀堤坝、惑乱人心,我们定要旗帜鲜明、挺身而出、敢于亮剑。

踏稳“践行路”,于平凡岗位书写时代答卷。信仰铸魂,更需实干砺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低沉沉吟,穿越时空,化作今日共产党人躬身实践、服务人民的最鲜活注脚。看那水利工人曾华宁在寒冬深夜里争分夺秒抢修管道溅起的冰冷水花,技术骨干周全在机床前精益求精打磨精密零件时滚落的汗珠——这些沾满泥土芬芳、饱含奋斗温度的“践行路”,无言地铺就了共产党人最厚重、最动人的为民底色。当“微信群里的隔空关怀”替代了深入炕头的心贴心的促膝长谈,转动的“车轮调研”便捷背后掩盖了深入田间地头的坚实脚印,“无形的墙”便会在干群之间产生隔阂。破墙之道,唯有身体力行、扎根群众。对此,我们当用脚沾泥土去丈量民情经纬,坐稳群众的硬板凳甚至田埂地头,要像“草鞋书记”杨善洲那般,心系人民群众;像社区干部李一钧一样,用语言化解百姓心结;更要善于从那些质朴的方言俚语中,解码基层治理的密码与真谛,切实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账单”,用我们真切的“辛苦指数”,努力去兑换人民群众更高的“满意指数”。

紧握“修身鉴”:以三省吾身锤炼党性纯度。征途漫漫,清流乃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的墨梅之咏,那深蕴的孤高与自守,是锻炼纯粹党性的永恒课题。破心中杂念,唯在勤拭明镜、紧握“修身鉴”。对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警钟长鸣,要将理论学习作为精神追求,破除麻痹思想的“小节无害论”,警惕一切可能成为“软肋”的不良嗜好;要用心传承焦裕禄“不准孩子看白戏”、谷文昌“不许占公家便宜”这样清廉的家风家训;要自觉系好廉洁“安全带”,严管“三圈”立规矩,严肃约束好身边亲属,净化核心社交圈,筑牢家庭防腐的坚固堤坝;涵养心境贵持恒,怀有在面对诱惑时深藏功名、淡然处之的品格,在浮躁喧嚣中甘守寂寞、专注事业的定力;要将党章党规牢记心间,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成为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胸前最醒目的、不容置疑的身份标识。

复兴之路,不是在云端的宏大叙事,而在你我每一人脚下延伸的坚实步履;党员本色,不尚悬浮的清谈阔论,而崇尚于细微处见担当、于平凡中写忠诚的躬身力行。值此党的华诞之际,愿每一名党员都如那“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的执着苔花,纵然渺小,亦心怀高天;以无数个“小我”永不言弃的拼搏与韧劲,共同托举一个历经苦难而风华愈盛的民族,奔向那喷薄万丈、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日出!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组织部)


编辑:古文博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