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丨以文风之实筑作风之基

作者:支慧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01 16:49:14

文风如镜,映照作风之态;文风之实,锤炼作风之基。中央八项规定提出,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文风折射作风,作风决定文风。党员干部须进一步改进文风、转变作风,以锻造真文风展现过硬真作风,让“短实新”文风成为提振精神气象、涵养优良作风的“金钥匙”。

以真才实学筑牢文风筋骨。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言之无物、华而不实,根子常在思想“贫血”、学识“空仓”。若满足于当思想的“懒汉”,疏于学习、怠于思考,必然导致思维僵化、知识弱化、能力退化,笔下文章或沦为空洞说教,或堕入浮夸窠臼。筑牢文风筋骨,首在夯实真才实学之基。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常学常新、常悟常进,不断提升思想理论水平,牢牢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政绩观,保持理论上的清醒与坚定,划清“为文造绩”的红线。要广泛涉猎,拓宽视野,更新观念,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支撑思想的深度与表达的厚度,让文章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坚决摒弃对问题讳莫如深、对成绩夸夸其谈的浮夸之风,将“写短文、讲实话”内化为高度的政治自觉,在知行合一中铸就真才实学,让文风淋漓尽致展现出思想的力量。

以真知灼见检验文风成色。“文以载道”,古训昭然。写文章最终要落脚在解决真问题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闭门造车的“盆景文章”、材料堆砌的“空中楼阁”、无病呻吟的“文字游戏”,纵使辞藻华丽、格式规范,终究是镜花水月。检验文风成色,关键看其蕴含的真知灼见能否破解发展难题。党员干部要大力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真正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多开展“沾泥土”的基层调研,多搜集“带露珠”的一手资料,多汲取“冒热气”的群众智慧,将文稿的“诞生地点”从办公室、电脑前转到车间里、田地间。在此基础上把水分拧干、把问题想透,不断激荡新思考、发现新规律、总结新方法,让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脉搏、符合客观实际、解决现实问题,以更多真知灼见推动事业发展。

以真情实意衡量文风温度。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文风同样如此。好文风不是自说自话的“空中楼阁”,而是连通民意的“桥梁纽带”。倘若文稿只是“堆砌数据却不见民生冷暖”“对策万千却难解急难愁盼”,字里行间若总是流露着自以为是的“官气”,无异于在党群间筑起无形之墙。文章必须以真情实意为内核。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群众,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毫无保留地倾注于笔端,将群众的笑脸视为最动人的修辞,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化作最务实的段落,文稿的“含金量”必须与群众的“满意度”同频共振,确保所思所写紧扣民生、直抵人心、解决问题。要创新宣讲方式,力戒官话套话、“新八股”,用心用情做好语言转化,善用“大白话”“家常话”这些老百姓看得进、弄得懂、记得住的“方言土语”,把文件精神转化为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明白纸”,让清新务实的文风,真正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编辑:胡晨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