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专栏|信仰如炬照千秋
——读《南桐矿区志·汪石冥传》有感
作者:陈劲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02 11:50:15翻开《南桐矿区志·汪石冥传》,一位26岁便以鲜血浇灌信仰的青年烈士形象跃然纸上。26岁,本该是人生最灿烂的年华,汪石冥却用鲜血书写了信仰的绝唱,在历史的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光芒,让我久久难以平静。
汪石冥,中共党员,重庆市綦江区万盛经开区黑山镇(原四川省南川县腰子乡)人。青少年时期外出求学接触进步思想,返乡后积极投身革命,同反动势力斗智斗勇。大革命失败后赴武汉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8年执行武器运输任务时被捕。在汉阳监狱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用牙刷柄在狱墙题写四首革命诗篇。同年12月英勇就义,年仅26岁。
汪石冥的故事,令我最动容的是他在汉阳监狱的最后一幕。
身陷囹圄、受尽酷刑,汪石冥却宁可牺牲自己也绝不向反动派吐露一字机密,并以牙刷为笔、狱墙为纸,挥毫刻下四首诗,字字如金石掷地:“铁镣偏能坚信心”“赤帜飞扬古城头”。这些诗句,既是他一生勇于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战斗历程总结,又是敢为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壮志抒怀,更是热切期待革命终将成功的坚定信念表达。读到这里,我仿佛看见汪石冥这位衣衫褴褛却目光如炬的革命战士,在黑暗的牢狱中仍高擎理想之火,浑身洋溢着共产党人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是什么力量让汪石冥面对死亡仍从容不迫?我想,答案就藏在他短暂而炽热的一生里:从鱼子村的少年到革命火种的传播者,他以“信有身心如铁石”坚信“春满人间尽自由”终将到来。这不仅是钢铁意志的宣言,更是一种穿透时空的精神力量。
汪石冥的一生,恰是重庆城市精神的生动缩影。他视野开放,年少离家到重庆、南京求学,以开阔胸襟悦纳先进思想,逐步树立“春满人间尽自由”的革命理想,将马克思主义火种带回桑梓、启迪民智;他坚韧不拔,发动革命斗争,组织农民武装,策应顺泸起义,有力促进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他忠勇一生,在革命遭遇重大挫折的重大历史关头,忠于共产主义信仰,明知赴鄂任务凶多吉少仍慨然前行,坚决干好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成为同事们身边的模范共产党员;他创优争先,在与反动势力的反复较量中,砥砺奋进、有才有为,较早担任地区党(团)组织重要领导职务,发挥擅长宣传、组织能力优势,引领革命舆论,团结各界斗敌,成为地区革命的中流砥柱。
汪石冥传播革命思想的执着,与敌斗争的策略,创建农民武装的果敢,狱中题诗的坚贞,无不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勃发英姿。
合上史册,汪石冥已不再只是志书中的一个名字,而是一面镜子,照见当代人是否还有“敢从烈火炼真金”的勇气。新时代的我们虽不必直面铁镣酷刑,但功利主义的诱惑、浮躁心态的困扰、畏难情绪的羁绊等“锁链”,同样需要以“铁石之心”来打破。当“内卷”消磨着我们的斗志,当“躺平”成为某些人的借口,烈士那“信有身心如铁石”的信念,恰似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作者系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档案馆副馆长)
编辑:古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