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惠民街道:奋进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作者:易秀云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02 16:48:15重庆市巴南区惠民街道位于巴南区东北部,依托“三山夹两谷”的生态基底与“轨道+高铁+高速”交通网络优势,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展现强劲势头。惠民街道北接茶园新区,紧邻重庆东站,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茶惠大道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渝湘高铁东西向串联,樵坪山与天坪山间,鱼溪河、二圣河碧水蜿蜒,山水林田湖生态要素完备。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白象山示范区的核心板块,街道通过盘活资源、升级产业、发展智慧农业等创新实践,协同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乡村治理精细化与生态文旅融合化,谱写了“以城带乡、产城景融合”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惠民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创新机制、人才引育、数字赋能为关键抓手,打造“党建统领+基层智治”的惠民样板,并在巴南区“党建统领百村振兴”赛马比拼中综合排名第一。首创乡村振兴闭环管理落实机制,依托党员积分制、“红黄黑”评价体系有效激发基层活力,推动4个村社获评区级“清廉村居”。深化实施“惠来计划”人才工程,近三年吸引30余名青年才俊返乡创业,培育9名“惠来人才”作为村社后备力量,显著优化了队伍结构。创新推行“四联共建”模式,联动34家单位落实帮扶措施122项,打造“我在惠民有棵翠冠梨树”数字认养品牌,推动果树认养800余棵。建成并高效运转“141”基层智治体系,形成“网格上报—中心流转—办理问效”全流程闭环管理,整合“1+3+N”网格力量累计化解矛盾2100余件;其创新的“微网格”主动治理模式入选重庆市“双网格”优秀案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产业兴旺,激活乡村发展“动力引擎”
惠民街道聚焦乡村振兴,以智慧农业与农旅融合双轮驱动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建成4000余亩高标准农田,打造700亩智慧粮油基地和550亩智慧梨园,并运用ERP系统(企业资源规划)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智慧农业体系;创新推广“玉米+紫苏”套种模式,实现亩均效益突破2000元。另一方面,同步深化农文旅融合,推动建设611原乡美村、300亩药用植物园等特色文旅地标,打造贯通“四季全时”的旅游动线,形成集观光、研学、美食于一体的多元业态。同时,创新推行“合作社+强村公司”模式激活集体经济,带动超半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83.3%的村收益超百万元),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构建强村富民良性循环机制,街道曾获评“重庆市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乡镇”,绘就三产融合、共同富裕的城乡发展新画卷。
生态宜居,绘就乡村和谐“美丽画卷”
惠民街道以“四联共治”基层治理模式为牵引,统筹推进生态治理、乡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提升。创新打造的“四联共治·数字赋能”项目成功获评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案例。通过建立健全“联网、联巡、联调、联育”机制,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30%,该模式已全面推广。街道投入65万元实施“135”工作法,建成14个特色“巴适小院”,完成道路硬化、议事点改造等工程,实现“小院落”向治理“大阵地”的转变。严格落实河长制,自筹资金10万元清理河道漂浮物20余吨,组建4支专业巡河队累计巡查130余次,推动渔溪河水质持续改善。全域推进乡村建设,胜天村成功创建市级巴渝和美乡村四星级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居并纳入村庄规划统筹引领巴渝和美乡村建设试点,辅仁村建成药用植物园等景观节点,全域整治院落50处,清理陈年垃圾80吨。新建三格式化粪池265口,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切实实现了“改一处厕所、美一方庭院、优一方生态”的综合效益。
民生福祉,彰显乡风文明“责任担当”
惠民街道以文化铸魂、民生筑基、文体赋能为三大抓手,着力构建乡风文明、文体活跃、民生坚实的乡村振兴新格局。深耕厚植孝爱文化,全年举办家风故事会、农耕文艺汇演等活动40余场次。实施书院文化传承工程,投入专项资金高质量完成学校改造及读书长廊建设,让千年文脉滋养新生代。筑牢民生保障网,建成覆盖全域的“1+6”养老服务网络,打造便捷的“15分钟养老生活圈”;6个村卫生室均达三星标准,慢性病管理覆盖率提升至95%;开发公益性岗位30余个,健全防返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激活文体新动能,创新培育“村晚”“村BA”等特色文化品牌,新建健身广场等文体设施8处,配备智能健身器材15套;全年举办广场舞大赛等活动惠及群众1.2万人次。创新文化服务模式,以“活动引流+媒体传播+设施惠民”一体发展,通过梨花节、农耕研学等特色文旅活动带动消费超百万元,成功将“文化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激活乡村文旅“一池春水”。
深化改革,迈出城乡融合“坚实步伐”
惠民街道以改革创新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交易额1683.86万元,创新“梯次入市”模式推动沙井村25亩土地成交,村集体提取公益金483万元,社员人均分红5000元,带动发展艺术写生、康养民宿等产业,预计带动周边300余户村民年增收约600万元。同步推进“四权退出”改革,胜天村腾退宅基地打造中药材基地和民宿,实现闲置资产再生价值。同时实施“项目引才+政策留才”战略,吸引重茶集团张璐、“611原乡美村”让人才扎根乡村,形成人才与产业深度绑定的发展闭环。创新成立镇级强村公司重庆惠民巴兴强村农业有限公司,通过“6村联建”模式整合资源,运营8个月实现营收300余万元,净收益80万元,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500个,推动集体经济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惠民街道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改革,聚力民生,在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不断谱写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新篇章,为重庆市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贡献更多“惠民经验”。
编辑:古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