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丨让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作者:冉西臣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02 16:59:15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今年4月,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17条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面对日益繁重的就业任务和不断走高的高校毕业生规模,各地各部门必须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着眼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持续扩容就业岗位、培塑就业技能、优化就业服务,用心用情、做细做实,切实推动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聚力就业岗位挖潜扩容。充足的岗位资源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要拓展企业就业岗位。综合运用吸纳就业补贴、扩岗补助、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完善政企直通车、企呼我应、“一键包办”等服务机制,打好支持民企抢占新质生产力新赛道、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提高用能用地保障、加强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等助企纾困“组合拳”,帮助减轻负担、增强后劲,让企业有能力更有动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统筹用好基层卫生院、中小学等事业单位编制存量,持续落实“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有针对性地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开发一批社区基层公共管理岗和社会服务岗,集聚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摔打磨砺。要拓延自主就业场景。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创业实践,加大创业担保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支持体系,不断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聚力就业技能培塑培优。职业技能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要落实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指导本地高校结合实际落地1000个“微专业”和1000门职业能力培训课程要求,重点支持社会需求不足的相关学科专业点学生学习,严格成绩考核和学习证明发放程序,确保学到真本事。要落实百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聚焦高校毕业生现实需求,加强数字人才培育,研究数字经济技能需求清单,开发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训项目。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行工学一体化、学徒制、项目化等培养培训模式,针对性开展岗位核心技能、关键技术实操实训,不断提升技能水平。要落实百万就业见习岗位计划。积极搭建见习供需对接平台,开发党政机关事务岗、企业车间工人岗、科研院所助理岗等岗位,推动高校毕业生利用寒暑假、周末等闲暇时间参加实习,同步做好见习待遇保障、跟踪帮扶等工作,为高校毕业生搭建起从校园到职场的桥梁,铺好就业路。
聚力就业服务提质增效。提升就业服务质效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保障。要加强就业指导。重点针对高校毕业生“体制偏好”“厌恶车间”“害怕下基层”等错误观念,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开展专家辅导、沙龙对话、求职讲堂、就业咨询等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要加强失业帮扶。依托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和网格员走访摸排,全面摸清应届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个人信息、求职需求、就业状态等,建立实名工作台账,用好零工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现有资源,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解读、招聘信息等“一站式”服务,促其尽早就业。对低保家庭、脱贫家庭、残疾毕业生以及长期失业青年,实行“一人一策”,优先提供指导服务、推荐就业岗位、开展培训见习。要加强权益维护。加强案例警示教育和招聘求职陷阱提示,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风险防范意识。依法严厉打击虚假招聘、售卖协议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消除就业歧视和不合理的就业限制,努力为毕业生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组织部)
编辑:孙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