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从《红岩》到《狱中八条》
——精读一本好书
作者:刘先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03 11:28:14有机会博览群书,当然好;有条件读万卷书,也很棒!时间有限,精读一批经典,很实在;精力不济,深读几本好书,也不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收获自然有限。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收获会超出预期。
经典是用来诵读的,也是用来研究的,还是用来运用的。学思用结合,是最好的读书方法。
长篇小说《红岩》是重庆最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红色经典书籍。2019年9月23日,《红岩》被列入“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第一次读小说《红岩》,我就被其中的英雄事迹和红岩精神深深打动。后来欣赏电影《烈火中永生》,更成为自己一生难以忘却的记忆。
回想这部小说中的故事,思考这部电影中的情节,有一个问题老是浮现在脑海,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1949年11月27日这一天,牺牲了那么多人(207人牺牲),跟小说描写和电影展现的有点不一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精读经典作品《红岩》。看懂电影《烈火中永生》,是为了读懂《红岩》。为了读懂《红岩》,则需要到渣滓洞、白公馆现场参观,到红岩革命纪念馆实地考察。
现场参观、实地考察、重读经典、查阅资料,我终于发现:“狱中八条”承载着红岩精神,而小说《红岩》中没有提及“狱中八条”。
请教专家、学者、老师、同仁,才得知“狱中八条”是共产党员罗广斌在白公馆大屠杀中脱险后,向中共重庆市委上报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中第七部分“狱中意见”的内容。当时组织要求罗广斌保密,所以在《红岩》中并未出现相关内容,根据《红岩》改编拍摄的电影《烈火中永生》也没有提及相关内容。
而“狱中八条”极其重要。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狱中八条”意在警示后人,一个政党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多么重要,一个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是多么重要,要特别防止领导成员腐化问题。2019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庆解放前夕,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烈士在牺牲前用血的教训提出了“狱中八条”,对今天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仍然具有很深刻的警示意义!
“狱中八条”是勇于自我革命、坚持敢于斗争的有力武器和生动教材。而勇于自我革命、坚持敢于斗争也是百年大党百余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和成功密码。“狱中八条”是一座宝藏。读懂“狱中八条”,研究“狱中八条”,牢记“狱中八条”,宣传“狱中八条”,坚持“狱中八条”,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责任。
山河皆剧本,人间万象长。“狱中八条”如此重要,可以另行创作文艺作品,比如创作一部电影剧本。但是,《红岩》是经典,是标杆,是高山,向《红岩》致敬,应该推陈出新。而创新创作颇有难度,推陈出新极为不易,稍不注意,就有雷同、模仿、重复之嫌。
我非专业作家,也非专业编剧,底子不厚,智慧不够。面对困难,面对阻碍,我不能犹豫,不能退缩,除了增强勇气,还需增加毅力,锁定目标,艰苦前行。
我想起了茅盾先生的观点。茅盾先生在《关于历史和历史剧》里曾指出:艺术虚构不是向壁虚造,而是在充分掌握史料并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史料,对历史事实的本质有了明白认识以后,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虚构的。
为此,我竭力充分掌握史料,了解历史事实本质,重读小说《红岩》,重看电影《烈火中永生》,重访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革命纪念馆。先后查阅研究相关历史资料超过100万字,观摩同类题材电影超过50部,苦思冥想,日思夜想,反复构思,斟酌,请教高人,征求意见,历时5年,不厌其烦,反复修改超过50次。只有3万多字的电影剧本,最初名叫《向往芳草地》,后来改为《11.27》,发表在2020年第3期《金佛山》杂志上,同年申报参评中国第十五届“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活动,未中。之后再参观,再考察,再请教,再思考,再修改,更名为《狱中八条》,2021年申报参评第十六届“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活动,从1149部合格电影剧本中脱颖而出,成为15部获奖剧本之一。
《狱中⼋条》故事截取一个历史小断面,呈现了重庆“11· 27大屠杀”这个历史大事件,讲述⼀个敢于牺牲的故事,⼀种舍我其谁的情怀,一群舍生忘死的英雄……他们在1949年11月27日这一天,想方设法带出了“狱中八条”献给共产党。本剧旨在礼赞英雄,更为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以服务强国建设。
“讲故事”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一个故事被人们铭记的背后,体现了某种价值判断的共鸣。一部好电影必须要有一个好故事。我对历史留白进行艺术创作,兼顾严谨性和戏剧性,以沉浸式的戏剧结构叙事,力求赋予《狱中⼋条》全新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星光不问赶路人。优质、真实、有深度的叙事提供了《狱中⼋条》的核心竞争力。2021年11月,电影剧本《狱中八条》在第十六届“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活动中,荣获“成长电影剧本”奖,2024年第9期《中国作家》杂志全文发表。主题歌曲《向往芳草地》已于2021年底创作完成,并在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音乐平台上线,被广为传唱……
如果今后有条件、有机会,将《狱中八条》这个电影剧本转化为院线电影,实现从剧本到影像的跨越,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教材或者教参,“狱中八条”的影响力或许会更强大更深远。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读《红岩》,看《烈火中永生》,以及看《狱中八条》,也是读历史,我们应该而且能够从中读出文化基因和红色血脉,读出历史自信和磅礴力量。
从《红岩》到《狱中八条》,学思用结合,用心用情用功,挖掘红色资源,对历史留白进行艺术创作,可以说,是精读一本好书的结果,这个结果超出了预期,让人有些意外。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编辑:胡晨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