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看重庆|苗乡山村气象新
作者:吴陆牧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发布时间:2025-07-04 07:52:47近日,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走马乡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过去,这里是武陵山深处一个环境差、矛盾多的落后小山村。近年来,随着人居环境改善、基层治理创新和产业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步入走马乡,场镇主干道旁一个口袋公园格外引人注目。园内鲜花绽放,色彩斑斓,文化墙上绘制了走马乡地图和乡情历史。“这里叫老马沟,曾经是一片荒地,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路过都要捏着鼻子跑。”走马乡走马村党支部书记向波说,经过环境治理和绿化建设后,老马沟成为村民休闲生活的新地标,既扮靓了乡村环境,又引领了乡村文明新风尚。
老马沟的变化,是走马乡文明村镇建设的一个缩影。走马乡党委书记王松说,近年来,乡里从环境、法治、教育、文化4方面精准发力,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山沟沟里吹拂“文明风”、绽放“文明花”。
走马乡把抓好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打造文明村镇的首要突破口,创新建立了“六干净一规范”标准,将人居环境细化为“院坝、房间、厨房、厕所、床铺、个人卫生干净+物品摆放规范”的具体规范准则。同时推行“积分制”,村民通过打扫卫生、参加“德润苗乡”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积分,在“积分超市”兑换米、油、香皂等生活用品。
“‘积分制’等一系列举措的有效实施,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实现从‘政府要求干’到‘村民自觉干’的彻底转变,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大幅提高,乡村‘颜值’有了极大的提升。”王松说。
在村民淳秋发家中,院坝里摆满了利用废弃物品制作的花台、花盆和装饰,整洁又美观。“以前没事就打牌消磨日子,现在一有时间就整理院坝,拾掇花草。居住环境搞好了,不仅住着安逸,还能攒积分换东西,一举两得。”淳秋发说,自从乡里实施环境卫生整治以来,各家各户的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比以前更高了。
“文明村镇建设,既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实。”走马乡乡长陈秋瑾说,乡里还坚持以“文明”破局、用“文化”铸魂,提升村民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2022年,走马乡组建了县里第一支农民铜管乐队,请来专业的音乐老师指导教学,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个乐队的成员有养殖大户,也有种庄稼的农民,平时各自忙自己的农活,一有空闲就聚在一起练习。”淳秋发说,走马乡铜管乐队已经成为一张乡村文化名片,经常被邀请到其他乡镇参加演出。
在走马乡走马故事馆展厅里,500多张新老照片、100多件老物件,以及20多万字的口述史资料,展现出当地的历史变迁和厚重文化。“通过老物件的收集和展示,提升了乡亲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陈秋瑾说,依托走马故事馆,乡里常态化组织开展“家风课堂”活动,展出“孝老爱亲”模范等先进典型事迹,用身边人教育引导群众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
走马乡还着重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目前,全乡硬化公路总里程达230公里,建设饮水工程143个,安装37公里公路防护栏。全乡8个村均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公司,每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都超过10万元。
环境变优美,乡风更文明,激发了不少村民返乡创业的热情。走马乡洪家村9组村民梁小平长期在外务工,2022年回到走马乡发展起农村电商。“依托电商直播,让村里的绿色蔬菜、土鸡蛋等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增加乡亲们的收入。”梁小平说,他的电商直播间每年成交额超过40万元。
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创业,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目前,乡里已经发展起高山蔬菜基地6000多亩、红薯种植基地4000多亩以及1个生态养殖基地。”王松说,将持续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更多农户共享特色农业发展红利。
编辑:王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