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监红心映乡村|八载深耕乡野 铸就振兴华章
作者:杨晓明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04 10:29:46受组织选派,2018年4月,重庆市秀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杨晓明奔赴秀山县大溪乡力大村担任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自此,他扎根大溪乡力大村、河西村和妙泉镇妙泉社区,以驻村工作队队员、第一书记的身份,开启了长达八载的乡村振兴征程。8年时光里,他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扎根乡土践行初心,推动乡村旧貌换新颜。
党建领航,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初到力大村时,脱贫攻坚正处于关键阶段。杨晓明通过系统性调研走访,深入全村5个村民小组,累计访谈建卡户、低保户、残疾人户等特殊群体127户。在全面掌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足、干部履职能力薄弱等核心问题后,他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党建提升工程。首先,争取秀山县市场监管局对口支援,为大力村配备办公设备12套、计算机4台、空调4台,总价值逾10万元;其次,推行“双线并进”学习模式,既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又创新开设12期“田间课堂”,实现政策宣讲与农事生产深度融合;最后,实施“青蓝培育计划”,择优选拔4名青年后备干部,组建3支党员先锋队,有效强化了基层组织战斗力。
实干筑基,攻克民生难题“关键点”
针对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杨晓明统筹制定“交通+照明+环境”综合提升方案。他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完成35公里通组公路及3.4公里支路硬化工程,实施村容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73盏,并建成1处美丽乡村示范点。面对农产品滞销困境,他构建“电商平台+实体展馆”双轨销售体系。8年间,累计实现土鸡蛋销售16万枚、蜂蜜4500公斤、柑橘类水果5万公斤、生姜辣椒等农产品10万公斤,带动户均增收万余元。他还特别引入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建立“订单农业”合作模式,签订2份保底收购协议,惠及63户农户。
产业赋能,激活强村富民“动力源”
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杨晓明科学规划特色产业布局。在河西村,他主导发展三红蜜柚1018亩,复壮弃管猕猴桃基地500亩,配套建设黄精种植园200亩,落实产业小额信贷28户,年产值突破300万元。妙泉社区则重点培育爱媛38号柑橘产业,创新推行“柑橘+辣椒+大头菜”立体套种模式。他组织9场次技术培训,带动55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实现增收,年度劳务收入达15万元。
初心如磐,架起党群连心“暖心桥”
“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你当家人。”杨晓明用行动践行着这句承诺。谁家的电灯不亮、电线故障,他撸起袖子维修。谁家要买肥料、种子,他记在小本上代办。从填写表格到材料审核,他手把手指导养殖户、种植户、商户准备材料。遇到不识字的老人,他就蹲在一旁,逐字逐句帮着核对信息。碰上着急开工的商户,他协调同事加急办理。当43本崭新的营业执照带着油墨香和工作人员的体温,被亲手送到经营者手中时,商户冯秋菊感慨道:“以前跑断腿的事儿,现在家门口就办妥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恰似一针一线,悄然编织起党群之间最温暖的连心线。
2019年7月23日,村组供水系统突发故障,导致35户165名村民生活用水中断。杨晓明闻讯后徒步赶往水源地勘察,在崎岖山路上因湿滑失足,从4米高坡坠落,造成右肩锁关节脱落、7根肋骨骨折,落下9级伤残。伤痛未愈,他没有退缩,短暂休养后便重返岗位。这份坚韧与赤诚,深深打动了村民,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八载春秋转瞬即逝,杨晓明用脚步丈量乡村每一寸土地,用实干扛起责任担当,用真情浇灌振兴之花。他是乡村振兴路上执着的追梦人,更是村民心中最温暖的贴心人。在他的努力下,乡村旧貌换新颜,村民日子甜如蜜。他的故事,如火炬照亮前路,激励无数人投身乡村振兴伟业,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作者系重庆市秀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计量科一级主办,受组织选派,2018年4月至2018年9月,任秀山县大溪乡力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2018年9月至2021年5月,任秀山县大溪乡河西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员;2021年5月至今,任秀山县妙泉镇妙泉社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