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以“三心”为履筑牢干群“连心桥”
作者:李维波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04 15:44:14基层干部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坚实纽带,肩负着传递政策、守护民生的重任。然而,当前基层工作中仍存在走访浮于表面、问题解决滞后、长效机制缺失等痛点,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干部要以“知心”摸准民情、以“贴心”解决民忧、以“联心”凝聚民力,让干群“连心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筑牢根基。
以“知心”叩开民意之门,破解“走马观花”调研困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当下,少数干部走访调研流于形式,将调研异化为“打卡式”工作。此类形式主义不仅让调研失去意义,更使民生痛点长期被掩盖。要打破这一困局,基层干部需以“刀刃向内”的决心革新调研方式,让脚步沾泥、让真心落地。一方面,要打破“朝九晚五”刻板模式,推行“错时走访”,让脚步跟上群众的生活节奏,将“群众没空见”转化为“随时能交流”。另一方面,要打造“民情日记本”升级版,详实记录群众“掏心窝子”的话语,让无声的文字化作鲜活的民生档案。同时,要建立“周梳理、月分析”机制,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群众诉求脉络,形成“发现问题—分类交办—跟踪问效”的闭环链条,真正实现从“纸面记录”到“落地见效”的跨越。
以“贴心”化解民生之忧,破除“推诿扯皮”办事顽疾。联系群众的关键在于将知民情转化为解民忧的实际行动。一些干部在面对群众诉求时存在“踢皮球”、推诿扯皮等现象,导致群众对干部信任度下降。为根治此类顽疾,需以钉钉子精神从三个维度构建闭环治理体系。一是以“首问负责制”筑牢责任堤坝,明确首个接待群众的干部为“第一责任人”,从接件登记、协调办理到反馈结果,形成责任链条。二是大力推行“限时办结制”,对群众诉求进行分级预警、办理进度实时晾晒,让“马上就办”成为常态;。三是以“群众评价机制”擦亮考核标尺,将问题解决满意度纳入干部考核,倒逼干部真抓实干,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阅卷人”。
以“联心”凝聚发展之力,扭转“昙花一现”服务局面。当前,“运动式走访”“应景式帮扶”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这些行为不仅破坏干群关系,更损害政府公信力。破解之道在于建立双轮驱动长效机制。在制度层面,织密“定期走访+动态反馈”网格,干部要“带着真心、带着问题”常态化走访,对群众诉求做到“收集—交办—督办—反馈”闭环管理;在技术层面,搭建数字化民情服务“高速路”,整合政务热线、新媒体平台等多元渠道,打造群众诉求“一网通办”平台;此外,通过设立“民情联络站”,组织群众代表参与基层事务决策,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使干群关系在常态化互动中持续升温,真正凝聚起推动基层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镇人民政府)
编辑: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