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市监红心映乡村|驻村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罗晟毓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07 14:35:14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2020年6月,我主动报名参加渝北区首批农村基层党建区级示范村建设,有幸作为首批渝北区示范村驻村第一书记,满怀着一腔热血和激情,踏上了渝北区兴隆镇永兴村的驻村之旅。

两年的时间,我用脚步丈量永兴村的山山水水,积极发挥市场监管业务专长,推动商标兴农,帮助永兴村注册“兴隆永兴脆李”商标、注册首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兴隆有礼”,带动永兴村脆李产业正式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精心讲好乡村振兴微党课,协助村党总支把基层党组织的“堡垒”筑得更牢。

从兴奋到压力的态度转变

渝北区兴隆镇永兴村位于渝北区北部,地势西高东低,深丘地形,海拔高度550—600米。“馒头山、巴掌田、鸡窝地”是辖区耕地的典型特征,极大制约了农业农村发展。我对它最初的了解,就是这里出产好吃的李子。

初入山村,感受责任。初当“村干部”,我带着满心的期待和些许兴奋、紧张,踏上了这片土地。一路上,老支书带着我了解村情,介绍着每一处角落,从古老的祠堂到新修的村道,从连片的农田到零散的果园。起初,我这个“城里干部”与村民之间有着明显的距离感,村民们对我们驻村工作队也是充满了观望和怀疑。我的心情,既期待又忐忑,期待的是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忐忑的是不知该如何快速融入这里开展工作。

调研走访,延伸思考。驻村帮扶,入户遍访是第一步,在初步了解村子的面上情况后,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责任,为了尽快融入并迅速了解村庄和村民的情况,我自学农业技术,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走村串户,与镇、村干部、网格员和群众“打成一片”,跟他们一起下地干活,一边帮忙除草、施肥,一边和村民拉家常。在田间地头,我与村民们一起劳作,汗水浸湿了衣衫,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与农民的心贴得更亲更近。两年来,我走访1353次,为村民解决问题169件。

党建引领,筑牢根基。为了更好地倾听村民心声,我积极带头讲党课,将永兴村的绿水青山、红色故事和产业振兴有机结合,精心讲好微党课,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两年来共为村民上微党课、党课26次;组织开展“夜话庭院”座谈会和“田间课堂”,把晦涩的政策条文用方言编写成“乡村振兴顺口溜”向村民宣讲;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村党支部与渝北局机关一支部、三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共建格局;主动帮助建设智慧水培蔬菜大棚基地,帮助村民代销农产品,帮助留守老人修缮房屋;大力推进“四美庭院”建设……很快,工作队变成了村里的“多面手”,我们也成为了村民心中的“自家人”。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发挥自己在市场监管领域的专业优势,帮助永兴村找到一条发展的新路子。

从调研谋划到协调实施的破冰探索

深入调研,破冰启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我对永兴村的村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永兴村因浅表丘陵的独特地形,虽有大片的农田,但因为地形复杂,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产业发展一直受限。结合村里传统本地李树种植历史,村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果价较高的李树,但规模小、不成气候,销售也主要靠村民自己拿到集市上零售,收益微薄。我意识到,这或许就是永兴村发展的突破口。

凝聚共识,共谋发展。要想让凤凰李产业真正发展起来,打造品牌是关键。于是,我迅速组织了一次村民院坝大会,提出了发展凤凰李产业的规划。一开始,村民们有些犹豫,担心市场不好、技术不行。我耐心地给大家讲解,还列举了其他地区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脱贫致富的例子。慢慢地,村民们表示愿意尝试。

接下来,我联系了区里的农技专家,到村给村民们做种植技术培训;又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院坝会,邀请专家和成功案例的代表来给大家答疑解惑。经过反复沟通和讨论,村民们逐渐达成了共识,大家纷纷表示要团结一心,共同把凤凰李产业做大做强。

从品牌打造到规模初成的升级蜕变

品牌筑翼,助力腾飞。想让凤凰李产业真正发展起来,打造品牌是关键。我第一时间向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作了汇报,在局党组的支持下,以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建设为目标,积极协调重庆市知识产权局申请注册兴隆镇第一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兴隆有礼”。从品牌名称的征集、筛选,到涵盖脆李、蔬菜、生态禽蛋等特色产品的品类规划,再到统一包装设计、溯源体系搭建和质量标准制定,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渝北区市场监管局、镇村党委、我和村民们的心血。为了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包装,我多次往返于市区两级和村里,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走访了多家设计公司,与设计师反复沟通,融入兴隆镇的地域文化和农产品特色。在建立溯源体系时,我带领团队挨家挨户收集农产品生产信息,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追根溯源,让消费者买得放心。针对凤凰李产业,村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申请“兴隆永兴脆李”商标。

产业初成,硕果盈枝。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永兴村的凤凰李产业已初具规模。更让人高兴的是,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协调重庆商标审查协作中心注册农产品商标“兴隆永兴脆李”,这标志着永兴村的脆李产业正式走向品牌化发展道路。2022年,永兴村建成优质凤凰李基地3000余亩,土地宜机化面积居全镇第一。每到收获季节,漫山遍野的脆李树上挂满沉甸甸的果实,年产量达100吨,成为渝北区伏季水果产业标杆,年销售额突破70万元。同时,脆李林下套种南瓜、胡豆、红薯和辣椒等经济作物,村民能同时获得土地流转费、劳务费、产业利润分红。品牌建设还带动了文旅融合,每到李花盛开的季节,村内举办“凤凰李采摘节”,漫山遍野的李花如雪似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体验田园风光。为搭建“产供销”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我积极协调渝北局援助12万元将原永兴村公共服务中心升级为三社融合办公场所。

在乡村振兴中收获磨砺与成长

从“无名李”到“兴隆永兴脆李”,从“提篮叫卖”到“品牌营销”,从标准化种植到品牌建设,从产业发展到民生改善,回首两年的驻村时光,我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服务群众,在实践中切实提高了思想觉悟,锤炼了党性原则,以苦干实干助力了永兴村脆李的美丽蝶变。而我自己,经过乡村“大熔炉”的锻造,更是收获了满满的历练和成长,这一路走来,我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心态更积极。通过与村民的朝夕相处和多方面工作互动,与村民的心更近、情更深,通过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提升,我的心情、心态也发生了极大转变,由初到农村的压力和不安,逐渐转变为欣喜、乐观、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获得感、成就感不断增强。

认识更深刻。深刻理解了党的群众工作、基层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更全面、更长远的认识,与老百姓的情感联系更真诚更浓厚。

能力素质提升。在推进乡村发展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找共识、凝聚合力。在参与村庄的日常管理中得到进一步的磨砺成长,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政策执行能力以及工作规划能力等都有大幅提升。

驻村工作虽然在时间上结束,但并不代表完结,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接续奋斗。 

(作者系重庆市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办公室主任。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被渝北区委组织部派驻渝北区兴隆镇永兴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