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技能人才供需精准匹配
作者:张攀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发布时间:2025-07-07 17:44:42技能培训是稳就业、促创业、防失业的关键一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技工院校责无旁贷。近年来,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围绕技能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两端发力,践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促进供需精准匹配。
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才培养最终是为产业发展服务的。专业围绕产业转。学校专业设置全面对接“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新增消防工程技术等3个品牌专业,新能源汽车等6个工学一体化专业纳入人社部建设名单,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就业与专业匹配率达93.7%,招生围绕企业转。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京东、东风日产等行业头部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签订合作协议48项,新建“订单班”“冠名班”11个,学生入学即入职。2024年招生2193人,就业率稳定在99%。培训围绕生产转。坚持把企业技能标准、生产流程嵌入技能人才培训全过程,与京东共建“校中厂”1个,平均每月提供线上服务9833人次;与德国莱茵护理健康学院、日本日产汽车共建海外实训基地2个,学生首获德语B1证书,累计赴日本就业9人。
坚持就业优先,鼓足重点群体就业“源动力”。提升重点群体就业能力是技能培训的题中之义。开展模块化培训。面向具备一定技能,但部分技能水平不足以胜任企业岗位要求的人员,建立“基础必修+专业选修+拓展学习”三层课程架构,对照岗位能力标准设定考核标准,校企联合开展考核评价工作,以此开展个性化模块化技能培训。开展项目制培训。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参照技能类工种的培训要求,以“一企一项”方式,成批量开展量身定制化的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开展“师带徒”培训。校企共同以培养工作岗位需要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研究制定学徒培训计划、培训标准,建立导师任职资格体系,精心开发培训课程,开展课程资源建设,以“1对多”形式开展专项培训。三种培训模式共同构成学校服务技能人才技能提升需求的“3+1+N”职业技能培训体系。2024年,完成技能培训和评价7640人次,环比增长23%。参加培训评价的人员就业半年稳定率保持在83%以上,环比提升11%。
坚持改革创新,夯实干事创业“基本盘”。促进供给需求精准匹配,必须持续夯实技能培训的底层基座。建好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学校建成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获批人社部首批“一带一路”技能筑梦培训基地和重庆市“一带一路”技能认证服务站,牵头组建川渝地区技工教育联盟,建成国赛市赛集训基地5个,平台建设为学校职业技能培训筑巢引凤,培训能力更强。塑造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学校以专业建设引领职业技能培训品牌打造,推进国家级、市级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11个,赴泰国、柬埔寨、埃塞俄比亚、埃及开展“中国技能走出去”以及“技能人才培养合作”活动,培训走访国家技能人才247名,培养具备国际语言能力的国际化技能人才261名,形成“语言+技能+就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获评西南地区唯一“中德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合作示范项目”。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队伍。外引内培打造师资团队,柔性引才引入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打造指导专家9人,专任专业教师中工学一体化教师取证率96%,考评员和高级考评员占比超过80%,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65人,职业技能培训队伍能够高质量服务社会职业技能培训评价需求。
编辑: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