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斗向未来
作者:方圆
文章来源:重庆瞭望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5-07-08 07:47:10团结就是力量,奋斗成就辉煌。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引发强烈反响。
这条“必由之路”连接着历史、现实和未来。回首过去,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立足当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团结的力量、奋斗的精神;展望明天,我们依然要靠团结奋斗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今天,我们不妨再来谈谈永不过时、永放光芒的团结奋斗精神。
01
怎么看?这是认知论问题。那么,在认识上,首先要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从历史方位看,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开创的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同时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需要全体人民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没有团结奋斗是不可能成功的。
对重庆而言,如今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正处在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距离重庆直辖三十周年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既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需要在赓续团结奋斗精神的过程中把现代化新重庆不断推向前进。
从现实需要看,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不可或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上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国内需要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临的风险考验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不团结,就容易沦为一盘散沙;不奋斗,就会停步不前。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包括投资增长乏力,有效需求不足,产业多点支撑格局尚未形成,各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要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以更加紧密的团结、更加顽强的奋斗,确保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从实践经验看,团结奋斗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团结奋斗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提炼、升华出来的,同时又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发挥出巨大威力。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改革开放后实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到进入新时代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能成功。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城市亦如此。我国首个开通中欧班列(渝新欧)的城市,中西部地区首个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城市,登顶全国消费第一城……这都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埋头苦干取得的结果,也激励着重庆继续依靠团结奋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02
怎么干?这是方法论问题。因此,在行动上,关键要鼓足团结奋斗、共促发展的干劲。
扭住共同目标不放松。现在,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10年时间,距离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有20多年时间。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韧不拔的毅力,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
今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重庆的当务之急是要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跑出稳经济稳增长的加速度。
明确抓落实的具体路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在我国,团结奋斗从来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而是融入于具体的行动之中。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到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部署正不断汇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具体到重庆,就是要聚焦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六区一高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凝聚起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奋斗的重要任务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智慧和力量。可以看到,无论是地震、洪水、山火等灾害,还是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家园重建,一幕幕的舍生取义、守望相助,生动诠释“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庆城。”在巴渝大地上,每个人都践行着“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3000多万巴渝儿女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奋发的干劲、更有力的行动,共同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团结,团结,再团结;奋斗,奋斗,再奋斗!
编辑:李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