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系列评论

“典”育好作风⑧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作者:文程生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08 15:10:25

undefined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

学习教育之际,我重读了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从明朝极端专制和腐败走向灭亡的必然,到“马腾入田苗者斩之”的严明军纪建立大顺政权,再到“贪图享乐、腐化堕落”让漫长积累土崩瓦解、清零成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预言再次应验,不仅是对历史兴衰规律的观察与把握,也再次证实向上向善之难,向下向恶之易。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训穿越千年时空依旧振聋发聩,于今日作风建设恰如明镜高悬,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攀登崇山峻岭之不易、雪崩瞬间倾覆之可惧,做到为善去恶、知行合一,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好、运用好、巩固好,让学习教育见行见效、落地生根。

以滴水穿石的韧力筑牢“为善”根基。党员干部的首要职责是践行党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善”不仅指个人品德,更体现在解决群众教育、医疗、住房等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行动中。大顺政权初建时的严明纪律,正是李自成以点滴之功凝聚民心的关键,作风建设亦如此,党员干部的首要职责是践行党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一杯清茶办成事”的便民服务,到“炕头板凳听民声”的调查研究,唯有将为民服务的初心化为日常细行,才能在日拱一卒中厚植执政根基。党员干部当以“时时勤拂拭”的自觉,在办实事、解民忧中垒土成台,让崇德向善成为浸润作风的“源头活水”。

以壮士断腕的魄力破除沉疴积弊。党员干部必须坚决清除思想、作风和行为中的一切不良倾向,通过纪律约束、道德修养和制度监督,防止权力滥用、腐化堕落,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明朝覆灭的教训警示我们,腐败的溃堤往往始于一道微隙。从“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到“小圈子”文化潜滋暗长,恶的蔓延比想象中更迅猛,只有以刮骨疗毒的决心破除沉疴积弊,方能避免重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党员干部当以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为铁规矩,用零容忍的态度向“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亮剑,坚持刀刃向内,始终确保干部队伍站在“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一边。

以格物致知的慧力把握“知行”规律。党员干部既要具备认知能力,又要确保行动落地,郭沬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指出李自成政权因“知而不行”“行而不知”导致迅速败亡,这一历史镜鉴警示“知行”不仅关乎个人能力,更关系事业成败,唯有以“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推动落实,方能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新时代作风建设既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明方向、找方法,也要从实践经验中求真知、强本领,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党员干部当格事物规律、致治理真知,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以慎终如始的毅力涵养“守仁”内涵。党员干部守仁,守的是为民之仁心、用权之仁道、履职之仁术。从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再到毛相林绝壁凿路诠释“愚公精神”,一代又一代人用行动诠释了“守仁”的真谛,真正回答好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久战,要将清廉自守融入血脉,方能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党员干部当守小守早,谨防“小节无碍”的麻痹思想,在“八小时外”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构筑铜墙铁壁,方能将问题苗头扼杀于未萌之时。
(作者单位:中共奉节县委组织部)

编辑:向俞璇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