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增强文化自信 让艺术精品叫好又叫座

——《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热映的思考

作者:谢梅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09 09:15:51

近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放映许可(即密钥)正式到期。《哪吒2》持续热映近半年来,4次延长密钥,截至6月底全球票房突破159亿元大关,创造票房国内历史排行第一、全球前五的奇迹,掀起了一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哪吒2》的影响力不限于中国本土,哪吒形象登陆纽约时代广场、衍生产品风靡全球市场,成为中国电影出海新标杆。这一现象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深度融合,是科技赋能与产业协同的创新实践,更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哪吒2》的成功证明,唯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增强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艺术精品。

文化自信的根基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哪吒2》的成功,首先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转化。

经典IP的现代演绎。影片以《封神演义》中哪吒的故事为蓝本,却又打破了传统叙事框架。通过“魔丸转世”的设定,将哪吒塑造成一个叛逆却心怀善念的“反英雄”,既保留了“剔骨还父”的悲壮内核,又赋予其“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现代精神。这种改编既呼应了当代青年对个体价值的追求,又延续了中华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因。

哲学思想的可视化表达。影片将道家的“有无相生”等哲学思想融入剧情。例如,“山河社稷图”以三维动画再现水墨意境,八卦阵的动态演绎将中国传统哲学的抽象哲理转化为直观的视觉符号,使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中国传统哲学智慧。

美学符号的活化利用。青铜饕餮纹、汉代漆器色彩等传统元素被转化为特效场景,既满足了视觉奇观的需求,又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当代转译。这种“以古鉴今”的创作手法,是对“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有益探索和有效实践。

文化自信的实践

守正创新与科技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哪吒2》的突破性成就,离不开守正创新与技术赋能。

守正是本源。影片通过哪吒与敖丙的“双生对立”,探讨了善恶选择这一永恒辩题。哪吒虽为“魔丸”却选择逆天改命,敖丙身为“灵珠”却因私欲险些堕入歧途,这种对人性复杂的刻画,呼应了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千年之辩,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关于人伦道德的深刻思考。

创新是升华。导演饺子大胆革新哪吒形象,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视觉形象。这一突破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对传统神话中“三头六臂”神通的再诠释,既保留文化辨识度,又赋予角色现代审美张力,是对艺术呈现形式大胆变革的缩影。

科技链接产业化分工体系。影片特效团队开发“动态美感”算法,实现“万条锁链独立运算”的物理引擎效果,其背后是近140家中国动画公司的联合攻关,攻克三维建模、粒子特效等技术难题。产业化大分工大协作模式,不仅补齐中国电影工业的制造短板,更验证了“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巨大潜力。

文化自信的升华

产业生态与全球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哪吒2》的产业化路径,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全球传播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产业链协同效应。《哪吒2》带动了四川成都特效产业集群崛起,吸引人才、资本向文创领域集聚。从票房收入到联名汽车、文旅项目等衍生周边产品,从线上播放到线下主题乐园,形成了“内容生产—消费升级—产业反哺”的良性循环。

国际传播新范式。随着《哪吒2》的全球热映,潮玩、手办等多元文创衍生产品在海外发行,哪吒形象也在纽约时代广场亮相,这已不是简单的文化输出,而是跨文化共鸣。这种“以我为主,和而不同”的传播策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破圈出海提供了路径参考。

文化衍生软实力。截至6月底,《哪吒2》收获超4亿元海外票房,衍生产品出口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通过市场化路径转化为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语境中,兼具东方美学与未来感的文化艺术精品更容易跨越隔阂和鸿沟,助推中华文化全球传播,让世界“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文化自信的启示

文艺创作的未来方向

《哪吒2》成为现象级文艺作品,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提供了多重启示。

扎根人民,服务时代需求。《哪吒2》通过亲情、师徒情等情感内核引发全民共情,证明只有反映人民生活、弘扬时代精神的创作才能赢得市场。

守正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守正不是简单的守成,创新亦非盲目的技术崇拜。《哪吒2》在改编中恪守“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的原则,既避免对传统文化进行庸俗化解构,又防止因循守旧导致艺术僵化。这为经典传统文化题材的再开发提供了方法论参考。

增强文化黏性,契合时代价值取向。从《哪吒》系列到《长安三万里》,近年来,爆款文艺作品均以“文化共同体”为内核,既彰显民族特色,又融入人类共同价值。这种创作导向,契合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取向。

《哪吒2》全球热映,持续创造票房奇迹,深受全球观众喜爱、市场热捧,这既是文艺精品本身的力量,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其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觉醒和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它的成功有力证明:当文艺创作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以守正创新激活传统基因,以科技赋能突破产业瓶颈,以全球视野讲好中国故事时,就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未来,唯有持续深耕文化自信,才能让更多的“哪吒”破浪而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编辑:别致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