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俭专栏|半工半读的中学时光
作者:俞俭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10 14:21:14栀子花开季,金榜题名时。高考前后,刷到网友送上美好祝福,这让我又想起那遥远的半工半读的中学时光。
我就读的思口中学,是江西婺源一所新建在荒山岗上的乡级中学,离乡政府所在地有几里远。在我入学时,学校已建成一栋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都是一层的平房,食堂、操场、厕所都有,还正在建大礼堂、教师办公室、教工宿舍。
教学楼大门前左右两大块平地,种着栀子花,郁郁葱葱。六七月间,温馨清扬的香气,渗透到少年的心灵深处,一生无法忘怀。
学校正在建设阶段,学生自然要参与劳动建设,劳动频率还有点高,强度也有点大,基本是半工半读。我年纪较小,个子矮小,一样承受着繁重的劳动,真是有点不堪重负。记得初一那年,到思口乡政府所在地一个砖瓦窑挑砖瓦,每个人两个畚箕装满刚出窑的砖瓦,泛着青光和清香,走上一排高高的长长的石岭,有二三里长,这也是每周来去学校的必经之路,这个时候觉得石岭特别高特别长,歇好几次气,才能到达顶上,走下石岭稍觉轻松一点,不吃力,但双腿总还是打颤。摆在眼前的又是一座300多米长的木板桥,挑着担子走在上面,只感觉河水哗哗流,晃晃悠悠有点害怕,担心自己掉入河中,幸好每一回都不曾晕倒。梅雨季节,木桥总被洪水冲走,必须坐渡船,挑着砖瓦,船头高高翘着,艰难地攀爬上去,整个身子似乎都压扁了,有时还会有船工或同学帮忙拉带一把,感觉一下轻松不少,往前飞起来。
顺着施工进度,挑了砖瓦,就扛运做桁架的木头,木头在一二十里外的高枧、西源、公山村,到了山村,每人扛上一根杉木往回赶,路上要歇好多次,没有刨皮的杉木硌人肩颈,磨得生疼,而且我个矮,遇到上下坡,长长的木头抵着路面,一震一震更难受,恨不得撂倒在地。有时等我回到学校,大多数同学都吃过晚饭了。
第二年,学校大礼堂建好了,高大宽敞,还有一个高高的舞台,经常开大会、文艺演出,往日的疲累痛苦便化作一种莫名的自豪欢喜。学校宣传队经常外出到各村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像过年过节一样热闹。有一次到20里外的河山坦大队,演出之后吃夜宵,老百姓蒸糯米饭,捏成一团团给我们吃,这对我来说难得吃到,一连吃了好几团,撑了一晚睡不着觉。
后来又有《水浒传》的文艺演出,为此我从学校图书室借得《水浒传》来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四大名著。这一看不得了,看得非常入迷,替天行道,劫富济贫,豪情壮志,绝技武功,都让我崇拜敬佩,108将名号、星宿基本能记下来,特别喜欢武松、鲁智深、公孙胜、卢俊义、吴用、花荣。有个同学叫俞金泉,外号“金钱豹”,有时就喊他“豹子头”,我俩关系友好,晚上睡觉头对头,轻声给他讲水浒故事。我觉得自己身上有那么一点豪气侠气义气,喜欢打抱不平、仗义执言,甚至反叛莽撞、意气用事,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高中毕业时,给同学送笔记本,题诗签名,多引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弟兄情,如金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思口中学有茶园,有稻田,有鱼塘,有养猪场,勤工俭学年年拿先进得表扬。每年春季农忙假,主要就是采茶,除了学校几片茶园,还组织到几十里外的晓林茶场、武口茶场去采茶,半个多月就在春雨绵绵的茶园中穿行。
暑假期间还要护校,那两周时间真是辛苦,大家却愿意参与。校园很安静,没有上学时的管束,又逃开家里的唠叨,不同年级的十几位同学在一起,自由自在,大家对护校生活都感到新鲜有趣。清晨蹚着露水打猪草、割鱼草,白天拔杂草、清杂物,主要劳动是给茶园除草,低头弯腰在密密茶行间挖地除草,格外闷热煎熬,汗衫湿了一件又一件。护校档期若遇上夏收夏种“双抢”,是最辛苦的了。夜间,老师带着一起巡逻,沿着校园转一圈,防火、防盗、防破坏,其实那时治安很好,手电筒的光一闪一闪的,萤火虫的光明明灭灭,知了夏虫热烈地叫嚷着,校园越加显得幽静。
教学楼大门口那一片栀子花还在开,夜晚的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同学们就聊起上课时,班上女生摘来洁白的栀子花放在课桌上,有调皮的同学悄悄把花插在墨水瓶中,浸染出一片蓝色,女生也不懊恼,似乎被多出一种色彩吸引。又有同学问我,宣传队几位女生都是校花,最喜欢谁,我说当然喜欢第一校花,他们就捉弄我说,那快去拉她的手亲她的脸啊。
当年学大寨轰轰烈烈,我的家乡思溪村是全县示范点,有一片几十亩的梨园,梨树被砍了挖了,平整为水田。那年冬天,白霜茫茫,寒风凛凛,学校组织我们去帮忙挖树根,捡碎石砖头,挑土整地,挖水渠,前后战天斗地半个月,一个个手脸皴裂。第一校花还送我一盒蛤蜊油,搽手抹脸,非常管用,真是管用了一辈子。第二年这片田种上水稻,经过几年施加农家肥、改善土壤,就成了一片高产田。
半工半读还体现在重视教学实践上,初中课程除了政治、语文、数理化、常识,印象深刻的是农技农机课,记得教物理的文祥老师给我们上农机课,到附近的金竹村现场教学,讲柴油机基本结构、发电原理,讲气缸、活塞、轴承、飞轮等,什么单缸和多缸柴油机。文祥老师是县城下放来的物理名师,后来调到县教师进修学校,一城内外颇有名气。当年思口中学师资强大,集中了一批从县城中学下放来的名师,支持创建新校,恢复高考前后都陆续回城,担任重要教学岗位,成为中坚力量。
恢复高考后,学校基本就没有安排劳动了,我已读高二,1978年参加高考,但因一分之差落榜,后来经过复读才得以“金榜题名”。
四年的中学时光短暂而又漫长,艰苦而又美好,就像那一片栀子花,她的纯洁清新芳香,洋溢美好的寓意,穿透时光的尘埃,带给我一种特有的喜悦和希望,让我看见自己的坚韧成长。
编辑:刘泳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