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南行|天梯通江
——乌江构皮滩通航设施改写西部陆海新通道水运格局
作者:冯驿驭 吴曼祯 李云霄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11 01:07:457月10日傍晚,贵州省遵义市煤炭沟,骤雨初歇,山风徐来。
在乌江构皮滩通航设施内,“航电632”号货船的船长田永斌和船员麻利地收起船头缆绳,等待设施工作人员发出指令。在他脚下,是一艘载满磷矿,停在“电梯”里的货船;他面前则是一道蓝色的、沉重的道闸,道闸浸泡在水中,几条鱼儿在旁边游弋。
几钟前,他的货船刚从127米的上空,搭乘船舶专用的电梯——“构皮滩”第二级升船机下来。
轰隆一声响,眼前的道闸缓缓升起,拉起一道长长的水帘。然后,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山林,翡翠般透亮的乌江,一幅壮美的山水绘卷呈现在眼前。这幅绘卷的边框,便是两侧高达百米的钢筋混凝土设施。
今年60岁的田永斌是"航电632号"的掌舵人,他的父亲和大哥都是经验丰富的老船员,祖祖辈辈驾着船,行驶在乌江的浪花上。
田永斌说,21世纪初,随着乌江沿线修建水电站,乌江断航,许多船运人转行谋其他营生,他和家人则一直坚持。2021年8月,构皮滩升船机正式投入试运行,结束了乌江20年的断航史,田永斌又回到了熟悉的航线上。
眼前,“航电632”号货船从第二级升船机缓缓驶出,前往前方的第三级升船机。在那里,田永斌和他的船将继续搭乘电梯,下降约79米,抵达乌江的下游水域。
这一趟,“航电632”号满载贵州本地盛产的磷矿,运往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化工企业,随后再在沿线装载河砂等建筑材料返回。从抵达通航设施到驶离,全程仅花费2小时左右。
这座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乌江构皮滩通航设施,既是连接乌江贵州段与乌江重庆段的“电梯”,更是无数往返两地船舶的必经之路。现代工业的巨作和传统船运的浪漫,在此相遇。
乌江构皮滩通航设施创造了六项世界之最和一项国内首创:全球首座采用三级升船机、通航水头最高、水位变幅最大的通航设施,拥有单级提升高度最高的垂直升船机,规模最大、提升力度最大的下水式升船机和规模最大的通航渡槽,以及首次采用通航隧洞穿越山体的方案。
“构皮滩通航设施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成为黔货出山、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黄金水道’的枢纽,未来将通过智能化与区域协作持续释放航运潜力。”贵州省构皮滩通航管理处通航管理科负责人蒋仕波表示,随着贵州航运网络的持续升级,未来将实现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战略贯通。这不仅能打通贵阳北接长江、南连珠江的水运大动脉,更将显著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水路运输效率,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