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惠专栏|我的大足我的家
作者:徐光惠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11 16:34:56作者简介:徐光惠,重庆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日报》《人民周刊》《散文选刊》《散文世界》《工人日报》等报刊数百万字,多篇作品选入中考阅读试题和作文阅读训练,常规出版散文集《梦回故乡》。
我的故乡在重庆市大足区,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大足人,我爱我的小城,我爱我的家。
小时候,这里还叫大足县。那会儿,县城并不大。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小的县城,我在这里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生活了50多年,从没走远,也从没想过离开,我熟悉小城的一草一木,见证了它的发展变迁,感受着它跳动的脉搏。
小时候,我家住在城郊的一个小村子,离县城有10里左右的路程。童年时,记不清多少次,我跟着母亲从村里走路去县城,路上满是碎石,雨天泥泞不堪,常弄得满身都是泥巴。
进入小城西门,沿街是成排的老屋,青瓦木窗低矮破旧,路中央的石板已经被行人踏得光滑锃亮,路两边是杂货摊,到了过年过节,这里摩肩接踵,喧闹嘈杂声不断。我只能紧拽着母亲的手,生怕走丢了。
小城的十字路口是县城的中心,百货公司、川剧团、电影院、裁缝铺更是热闹,看电影的、做衣裳的、买日常百货的、闲逛的,人头攒动,络绎不绝。
穿过十字口,就到了小城的尽头东关。这里是农具、牲畜的交易市场,满街摆放着锄头、筢子、簸箕等农具,鸡鸭兔叫声不断,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我在县城的龙岗中学上初中,每天经过田野、树林,穿过长长的老街,走一个多钟头去学校,下了夜自习又走回家。在这座小城,我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留下了许多回忆。多年后,我在城里安了家,结婚生子。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我无数次在心里期盼着,小城何时也能变得像大都市一样繁华美丽。
不知从何时起,小城变“大”了,一幅崭新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铺开,小城仿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作为小城的居住者和建设者,正亲历这里的发展变迁,感受着小城的成长和温度。
小城在奔跑,小城中的人们也在奔跑。
大足,历史悠久、山川毓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被誉为“石刻之乡”“中国西部五金之都”“中国重型汽车摇篮”。近年来,大足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做好“国际文旅名城、特色产业高地、城乡融合示范”三篇大文章,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
濑溪河穿城而过,河水蜿蜒流淌,滋养着勤劳淳朴的大足儿女,孕育了璀璨夺目的石刻文化,培育了小城人们“开山化石,励志图新”的人文精神。河岸边,成排的香樟树高大葱茏,枝叶繁茂。漫步城郊的“棠香人家”,百亩海棠漫山遍野,农家小院整洁干净,乡村公路与健身步道蜿蜒其间,游客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白鹭来到这里繁衍生息,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画。
巍峨的宝顶山高高屹立在云端之上,闻名遐迩的大足石刻精美绝伦、熠熠生辉。龙水湖风光绮丽,拾万镇的五彩稻田广袤丰裕,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香国公园、西禅体育公园等城市公园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一步一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位于小城中心的宏声广场恢弘大气,鸟语花香,人们在这里跳广场舞、锻炼健身、散步,孩子们游玩嬉戏,尽情享受当下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这些年,我曾去过一些大大小小的城市,充满魅力的北京、婉约的苏州、繁华的深圳等,但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时常挂念的还是故乡这座小城。小城是我生命的故土,这里生活着我的父老乡亲,承载着我的欢乐悲喜。
每次外出后,回到故乡,当汽车驶入小城的土地,心中便欢喜雀跃,打开车窗,感受着久违而又亲切的气息,连拂面而来的风似乎都是甜丝丝的。我熟悉这里的每条大街、每个路口,记得儿时的每一个玩伴,我迫不及待想要扑进它温柔的怀抱,去山坡上撒个野,去河边吹吹风。
“小城变化真大啊!我都找不着方向了。”小梅是和我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一起在小城读完小学、初中。18岁那年,她远嫁外地,隔几年才回来一次。她今年回来探亲,在城里不知不觉就迷了路。她已经认不出这个花团锦簇的城市,现在的大足不再是从前记忆中的小县城。
我的小城我的家,我深爱着这座山水相依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美丽之城,喜欢它的质朴和生生不息的城市烟火。我将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一直幸福而努力地生活在这里。
富足大足、美丽大足、幸福大足,这座散发着浓浓温情的小城,已融入我的生命。
编辑: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