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南行|黔桂“双向奔赴”的陆海交响曲
作者:王海波 李致维
文章来源:当代广西网发布时间:2025-07-11 19:37:14“石锅鱼、南瓜汤、腊味等都是我们的招牌菜,你们先看看菜单。”7月10日,杨红艳的饭馆不时有客人来用餐,她一边招呼客人,一边端上当地的时令水果李子。随着暑假来临,这个大山里的小饭馆又开始忙碌起来。
在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大乌江镇,奔腾的乌江水绕城而过,杨红艳的饭馆就位于镇里的新桥头。“来这里就餐的多是游客,还有搞水运的老板。”杨红艳说,红军强渡乌江指挥部旧址离镇上不远,每逢假期就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她在家里做餐饮,每年收入比较可观。
在离大乌江镇半小时车程的构皮滩水电站,“航电632”号船长田永斌驾驶着满载磷矿的货船,经过升船机的引领,从近130米落差的船闸乘坐了3次“超级电梯”翻越大坝,顺利从构皮滩水电站过闸。在重庆市涪陵区的化工厂卸下磷矿后,“航电632号”会从沿线装载建筑材料等货品返回。
由于历史原因,乌江航运曾一度沉寂。直到2021年,随着构皮滩水电站的通航工程建成和投入使用,乌江才开始复航。2024年,乌江船舶过闸总量超15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近3年来,水路运输及港口运营共创产值超5000万元。
90年前,红军胜利强渡乌江,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黔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90年后的今天,乌江成为沿岸人民增收致富和推动贵州航运复苏的黄金水道。
近年来,随着公路货运专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的开通,贵州与东南亚国家贸易方式变得更加多元,航运在贵州的开放布局中被寄予厚望。
贵州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工作人员杨雄伟介绍,目前贵州已在着手规划从乌江连接北盘江贯通平陆运河的出海水运通道建设。今年2月,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广西河池市和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三方合作座谈会,研究解决贵州出海水运通道建设的堵点和卡点问题。
“当前,贵州航运仅有从乌江经长江出海的唯一通道,到达上海的出海口有2800公里,而南下从北盘江经平陆运河到钦州港仅1200公里,将极大提升运输时效,为企业节约大量的物流成本。对贵州而言,可直接通江达海并贯通珠江水系,将深刻改变‘隔山望海’的窘境,带动沿线产业的发展。”杨雄伟满怀期待地说道。
在贵州航运迎来复苏的同时,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黄桶至百色铁路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在黄百铁路贵州段施工现场,5000多名建设者奋战在一线岗位,全力冲刺今年三季度生产目标。在广西百色市凌云隧道出口,正洞掘进成功突破1000米大关,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陆海新通道运营贵州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俊杰表示,黄百铁路建成后,将形成纵贯西南、华南的铁路大通道,贵阳、成都等地的货物通过钦州港出海的距离将缩短300公里以上。届时,贵州人民将可以享受更物美价廉的东南亚水果、咖啡等产品,如榴莲的价格相较当前将下降三分之一以上。
作为黄百铁路的关键城市,百色是桂、滇、黔三省区交接处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黄百铁路的建设为这个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了解到,陆海新通道运营贵州有限公司正致力于打造一个统一的优质商品展示展销窗口,旨在推动黔货出山、优品入黔,有效促进商品及各种要素的跨区域流通,带动“13+2”各省区市特色商品和产业融入“双循环”体系。项目建成后,也将助力“桂字号”优品进一步走出去。
当然,通道建设也有“成长的烦恼”。在郑俊杰看来,更深层的挑战在于贵州的外向型产业仍待壮大,能“填满”通道的高附加值货物不多;广西港口与贵州腹地的产业协同度不足,多数合作仍停留在运货层面,未能形成“生产—物流—产业—销售”的闭环。只有从通道沿线各省区市层面持续加深通关、信息、奖补、基建等方面的协同合作,才能让这条大通道更顺更畅。
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时代召唤下,黔桂“双向奔赴”的故事在不断续写,山与海的交响已非梦想。这条日益畅通的物流大动脉,正在重塑西南腹地的经济版图,让内陆的贵州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呼吸,也让广西的港口拥有更为辽阔的经济腹地。
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