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铅”与“铅”寻——幼儿园“毒食”背后的警示

作者:杨 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11 19:37:06

甘肃天水培心幼儿园的厨房里,一桶标识着“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被稀释搅拌,流入三色红枣发糕和玉米卷肠包中,最终化为233名幼儿体内超标的血铅。当园长朱某琳与投资人李某芳被刑拘时,用工业颜料替代食用色素制作儿童餐食这一行为引发社会一片哗然。仅仅为增添食品“卖相”,竟以牺牲儿童健康为代价,导致食品铅含量超国标数千倍。这一引发众怒的恶性事件,再次把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荒谬失守的彩色“毒餐”

调查证实,涉事幼儿园的违规操作极其恶劣。在园长授意下,后厨人员将网购的工业用彩绘颜料掺入幼儿食物,其包装明确标注“不可食用”,检测证实其成分中含重金属铅。随后对幼儿的血检中发现,251名幼儿中233人血铅异常,70名赴西安检测的幼儿中,最高血铅值达528微克/升,而正常值应小于100微克/升,多名幼儿出现腹痛、脱发、情绪暴躁等铅中毒症状。令人扼腕的是,食用色素成本低廉,每公斤食品级色素仅160-180元,一公斤即可满足全学年需求。园方为“节省”不足百元的成本,赌上251名儿童的健康。同时医学研究证实,铅中毒危害具有不可逆性,血铅每升高100微克/升,儿童智商平均下降7分,即使治疗后也难以完全恢复,233名幼儿的未来因为此事被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阴影。

从未远离的铅毒“幽灵”

距离培心幼儿园仅10公里的麦积区甘泉镇吴家河村,19年前已上演过几乎相同的悲剧,2006年麦积区爆发铅污染事件,200余名村民血铅超标,68人确诊铅中毒,官方检测称“仅1人临界”,而村民自费在西安检测的211份样本全部超标,揭穿数据造假。而在此次事件中,天水本地血检结果与西安医院数据再现巨大差异,家长反映,当地口头通知“血铅正常”,而西安报告显示超200微克/升,已经达到了铅中毒的标准。涉事幼儿园周边土壤检测虽然合格,但历史污染企业“和鑫铅冶炼厂”曾无环评生产三年,政府曾表示“所有项目通过环评”,那么土壤铅残留是否会经尘埃、饮用水源二次迁移?当同一地区相隔19年爆发两场大规模铅中毒事件,若仅将视角锁定在幼儿园厨房,恐怕简单将案件原因归结到个人的解释难以掩住悠悠众口。

错综复杂的铅毒疑云

此次儿童铅中毒事件暴露的监管漏洞,远非单一主体。从幼儿园角度看,投资人李某芳控制4家幼儿园,仅培心幼儿园出现铅中毒事,那该案犯名下的其他幼儿园却未出现类似问题;从食品安全角度看,含铅颜料长期混入后厨,却在长达多年的巡查中未能发现,体现出当地教育管理部门日常监管流于形式;从环境治理角度看,19年前的污染企业环评造假未被追责,且未排查历史铅污染对食品链的潜在影响,因此该案件是否会导致污染风险持续累积尚不明确;从政府公信力角度看,天水本地和西安两地血检结果差异超20%,在涉及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家长拒绝相信天水本地检测报告,甚至有家长自费前往上海进行检测。在最新发出的调查公告中,甘肃天水市联合调查组既未披露涉案颜料品牌,也未公布“毒”颜料使用时间,公众关心的诸多问题仍是一团疑云。与此同时,近日一家深圳颜料企业大兴颜料郑重声明,表示自家产品严格按照国标生产,绝未添加铅等重金属,再次扩大了此事件的舆论影响。一系列信息的轮番冲击,证明了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正在逐渐陷入‘塔西佗’陷阱,由此而来的政府权威受损、公信力弱化,将进一步增加事件处理难度和社会治理成本。

铅是沉重的金属,但比铅更沉重的是漠视历史教训的惯性。当彩色馒头再次成为孩子的毒药,我们不禁要质疑培心幼儿园的颜料桶是否是233名幼儿血铅超标的唯一源头。当地政府若不能以“千寻”之志彻查每一处污染痕迹、斩断每一条失职链条,今日刑拘8人的“雷霆问责”,终将成为明日悲剧的苍白注脚。

(作者单位:云阳县江口镇人民政府) 

编辑:李凰言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