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应急管理战线:让党旗在防汛救灾抢险一线高高飘扬
作者:程波 邓海磊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12 09:20:206月起,重庆市全面进入主汛期,部分区县降雨量大、河流水位陡涨、水势迅猛,局部地区发生洪涝灾害,防汛抗洪抢险形势严峻。特别是7月8日至10日,中心城区遭遇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极端降雨,多项指标刷新重庆地区历史极值。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庆应急管理战线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夙夜坚守在指挥调度一线,奋勇冲锋在抢险保通一线,挺膺担当在救灾救助一线,让党旗在防汛救灾抢险一线高高飘扬。
党旗飘扬在防汛指挥一线
雨情就是命令,雷声就是号角。7月7日17:30,重庆市发布暴雨灾害Ⅳ级预警,预计7月7日夜间到9日白天,西部地区将出现强降雨。
快速响应,全体系激活。7日20时,印发《关于做好本轮强降雨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同步针对南岸、江津、巴南等22个区县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8日12时,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对重庆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市、区县应急管理战线根据递进式预警变化,滚动调整防汛应急响应。9日7时,对巴南区、南岸区等20个区县升级启动江河洪水、城市内涝三级应急响应,全面叫醒叫应全市应急指挥岗进入战斗状态。
加密研判,全环节指挥。启动响应后,市防指副指挥长、市应急局局长全程跟进调度部署,市应急管理局相关分管副局长组织气象、水利、住建、规资等部门滚动会商,针对性调度江津区、巴南区等高风险区县;接报内涝险情后,相关分管副局长连续调度市应急专业救援总队、安能重庆等救援队伍紧急驰援巴南区、南岸区等受灾严重区县开展救援。
强化调度,全要素调度。本轮强降雨过程中,市防办严格落实领导24小时带班制度,“风险监测、指挥调度、救援协调、宣传导控、数字保障”等全要素在岗开展联合值班值守。通过数字平台、渝快政等渠道“点对点”叫应高风险区县28次,提醒督促做好过程应对和抢险救灾数据统报工作。
党旗飘扬在抢险救援的一线
7月8日晚上至9日凌晨,中心城区最大12小时降雨量(268.7毫米,南岸南湖社区)、24小时降雨量(325.1毫米,巴南南泉)均突破历史极值,沙坪坝、南岸等区县出现10级阵性大风,渝北区局地出现冰雹。这场在预测之中却又超出预期的暴雨迅速席卷重庆,造成积水、道路中断、人员被困等险情。全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共出现275处积水点,发生山体滑坡、落石、道路塌陷等险情18处,道路交通临时中断33处。
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7月9日凌晨,接到巴南区红光大道内涝险情处置请求后,市应急管理局果断联动中国安能重庆救援队就近出动,第一时间集结25名队员,15台套指挥车及“龙吸水”等设备,赶赴积水排涝点火速开展抽排水任务。2时,接到南岸区请求,因强降雨导致福红路出现内涝险情,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道路交通,应急救援队伍立即派出5名队员、2台装备直奔现场。10时,巴南区巨龙桥村有7人被困小区二楼,救援队伍被紧急调度前往转移救援。
应百姓所急,危难时刻彰显担当。全市应急救援队伍闻汛而动,逆流而上,冲锋在抢险救灾、疏堵保畅的最前线,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暴雨灾害的强大合力。“7·8”暴雨天气过程中,全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共出动抢险救援695次、投入人员7452人次、车辆1066辆,营救转移人员304人。其中,中心城区出动341次、投入救援人员2573人次、车辆408次;在巴南区、南岸区组织521人次、124台装备支援抢险排涝,累计排水76万立方米。消防救援队伍处置强降雨相关警情442起,出动人员3577人次、车辆605辆次,营救转移人员269人,排水45.7万立方米。
党旗飘扬在群众需要的一线
截至7月11日6时,万州、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等32个区县,紧急避险转移2973人,紧急转移安置1057人。
包保帮扶到点到人。市应急管理局建立“领导干部+党员+群众”联动机制,党员干部在抢险应对中主动承担“党员责任堤”、“党员先锋岗”职责,形成“领导包片、干部包户”的网格化责任体系,实现“平急转换”,确保应急响应迅速有效。7月9日至11日,组织专家组到巴南、江津等区县,指导开展灾后重庆的风险排查工作。
救灾救助迅速到位。迅速组织抢险救灾物资拨付到相关受灾区县,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确保其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就医、有临时安全住所。指导区县积极做好受灾统计上报和灾后保险理赔等工作,推动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暴雨灾害的强大合力。
重庆应急管理战线累计已派出30余个工作组深入一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持续奋战在防汛抢险救灾一线,指导帮助灾区开展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编辑: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