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从《寻乌调查》中感悟调查研究之道

作者:阳元梦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15 11:07:26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必须充分运用的方法论。95年前,毛泽东同志深入江西寻乌,开展了他一生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资料最翔实的社会调查。其间撰写形成的《寻乌调查》,是我们学习如何开展调查研究的经典教科书。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挖细掘《寻乌调查》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从中感悟做好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的方法路径,熟练掌握调查研究“看家本领”,切实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坚持目标导向,下好选题“先手棋”,做到研之有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准备是做好调研的前提,关键是要明确目标、找准方向。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同志围绕“弄清中国的富农问题和城市商业状况,解决党在土地革命斗争中的路线问题”的目标,事先拟定了调查大纲,明确了调查重点、调查路线、调查对象等。正因如此,调查才得以顺利高效开展,他才能更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依靠力量。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紧扣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合理确定调研主题,善于“以小见大”找准切口,避免笼而统之、失去意义。要未雨绸缪,定好调研“时间表”,画好调研“施工图”,细化各环节各阶段目标,确保调研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坚持问题导向,用好找题“关键招”,做到研之有方。毛泽东同志在驻扎寻乌期间,亲自主持召开调查会议,亲自“做主席和记录”,走遍了田间地头和大街小巷,同百姓一边干活一边调查,“甘当小学生”虚心请教,从而获得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准确掌握了当时中国真实的社会关系。问题挖得深不深、钻得透不透,决定着调查研究的质量水平。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要走好群众路线,既要扑下身子、深入一线,面对面听真话、心贴心问民情;又要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问政于民、问需于民。要坚持务实作风、发扬钻研精神,多搞“突然袭击”,多到“犄角旮旯”,多层次、多角度摸深摸透情况,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准找实问题,确保调研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坚持结果导向,写好解题“后半篇”,做到研之有效。调研的价值在于成果运用、成效转化。在寻乌调查结束后,毛泽东同志对庞杂的调查资料进一步抽丝剥茧、去粗取精,整理形成了8万多字的调研范本——《寻乌调查》。报告不仅详细描述了寻乌的社会经济状况,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如土地革命的具体政策、发展工商业的措施等。这些政策和措施,都为深化中国的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重要支撑。调研搞得好不好,关键看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发挥了作用。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将成果运用作为衡量调查研究成效的重要标准。要对找出的问题短板“解剖麻雀”,及时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对短期能解决的立行立改,对需持续推进的跟踪问效、一抓到底,切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要对发现的成功经验提炼升华,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加强复制推广、转化运用,真正将调研成果变为工作实效。


编辑:刘露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