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在开门教育中治顽疾、改作风、扬新风

作者:胡可妮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15 18:32:40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要坚持开门教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判,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开门教育既是抓好党的作风建设的金钥匙,也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开门教育贯穿学习教育始终,坚持找准问题、保障监督、强化问效,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可知的成效。

找准问题治顽疾,以诚心开纳谏之门。在学习教育中,要想找出问题不难,难的是找准问题。一些党员干部找出来的问题大多浮于表面、不深不实,达不到红脸出汗的效果。如何找准问题,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作风好不好,群众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深刻,小到办事窗口的服务态度好不好,大到各项惠民政策有没有落实,只需和群众坐在一起闲话家常,就能了解得清楚明白。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真诚之心开纳谏之门,主动放下身段,深入一线,通过走村入户、开群众会、设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直面群众抱怨,把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作为整改问题清单,从源头上治作风顽疾。

保障监督纠作风,以民主畅民意渠道。如何确保问题真改实改,群众监督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克服“怕揭短”的心理,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整改方案和预期整改效果,通过线下公开栏张贴、线上政务网公示等方式,公开问题整改清单,全方位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要善于创新监督方式,通过邀请人大代表、群众代表、特殊人群参与整改方案制定、整改情况落实等过程,达到“全民”“全程”参与监督,让问题整改在阳光下进行,让学习教育成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实践。

强化问效扬新风,以评价促整改落实。“政声人后去,民意闲谈中”,群众评价是民心的流露,是对问题整改成效的真实反馈。问题整改的效果如何,作风建设好不好,群众满意是唯一的金标尺。广大党员干部要开门迎检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匿名调查问卷、满意度测评等方式量化整改成效;通过电话访问、座谈交流、网络留言等方式持续完善整改方案,用群众实实在在的“满意度”提升学习教育的“含金量”,以“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的工作作风,让学习教育成果落到实处,让作风建设成果真正惠及群众,经受得起群众和时代的检验。


编辑:李云霄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