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文学|高出两分

作者:杨进峰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16 10:18:15

那年夏收刚歇,沉甸甸的麦粒才入仓,我掌心的镰刀印痕还没消下去,父亲却在四十九岁的盛年骤然离世,像一株硬朗的麦子忽然倒在烈日下。大地空荡荡,只留下遍地麦茬,扎得人心里发慌。安葬完父亲没几天,中考就来了。我强忍着心头的痛参加了中考,只高出高中录取线两分,勉强搭上了那趟前途未卜的车。

父亲“七期”那天,亲戚们来上坟。中午吃饭时,母亲的表弟开了口:“孩子爹刚走,家里正缺人手。他分数这么悬乎,就算读完高中,也未必能考上大学,到头来还不是回来种地?不如趁早回来帮你种田吧。”我悄悄抬眼,母亲的目光空茫地落在桌面上,手里无意识地搓着衣角。屋里静得发沉,窗外的蝉一声紧似一声地叫,催着难熬的暑气。

这时,在中学教书的二舅声音稳稳响起:“书一定得念。就算考不上,借钱也该读个职高,何况孩子已经考上了高中。多读点书,日后总归有益。”三舅也接话:“地里的活儿别愁,我多跑几趟,总能帮衬过去。”灶膛里的火苗噼啪一跳,映着母亲鬓角一缕早生的白发。最终,母亲眼里的犹豫散了,轻轻点了点头。

高中三年一晃而过,高考放榜,我果然如母亲表弟所说,没够着大学的门槛。秋天刚来,在城里工作的大舅回来看望我们,见我闷头站在空院里,就对母亲说:“孩子才十八岁,总不能一辈子困在地里。他想当兵,就让他去吧,部队最能锻炼人,兴许孩子在部队锻炼三年,对孩子将来的路会有好处呢。”

在大舅的劝说下,母亲同意了。于是,我穿上了军装,把那个没够着的大学梦,紧紧揣在了心里。在军营的日子,我苦练军事技能,认真学习军事知识,同时,还没有丢下学习文化课,在训练间隙,别人休息聊天的时候,节假日大伙儿放松的时候,我悄悄翻开书本。文字成了我抓住的每一寸光阴。在弹药箱上摊开习题演算,在周末去部队阅览室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默默背诵。当兵第一年,在一次执行紧急抢险任务中,我因工作突出,荣立个人三等一次,当兵第三年,我竟考上了军校,军校毕业后成了一名军官。在部队工作了十七年,我转业到了报社,成为一名记者。

前不久回乡探亲,我去看望二舅。碰巧母亲那位表弟也在。他看见我,带着打听的口气问:“现在干点啥营生?”我没来得及开口,二舅已响亮地接了过去:“我这个外甥呀,如今可是报社的记者哩!”二舅的话里带着光,像窗棂上跳动的日头。

母亲表弟闻听,先是一阵大笑,笑声里裹着难以置信的粗粝:“当记者?哈哈!”笑罢,他紧接着又问我:“你该知道我外甥吧?当年和你同时参加的中考,人家可是以几乎满分的成绩考上了初中专!”我平静地点点头:“自然记得。”

他脸上的神色认真了些,语气也沉下来:“他呀,中专毕业分到供销社,干得挺扎实,后来供销社改制,他凭着本事和文化底子,一步一步,现在在一个局当处长。”他停了一下,目光看向远处,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看来啊,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只要有文化,这路,终究是越走越宽的。”

窗外,那片曾经印着父亲和我两代人脚印的麦茬地,在午后的阳光里静默着。新一茬的玉米苗,正悄悄地在下面扎根。

少年时那个分数单薄的夏天,谁能想到后来的路?命运不是天上的闪电,它更像地里默默生长的根须。也许我们生来没有耀眼的光,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不停地往前走,总能踩出一条自己的路。起点低不怕,只要脚下不停歇,那路,就会在脚步的坚持下,一点点铺开,越来越宽,越来越稳当。


编辑:张雨欣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