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区县组织工作一周简报(7.14-7.20) 

作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21 10:33:30

一、经验交流

涪陵:党建引领聚合力 镇域善治开新局

7月14日,重庆市涪陵区石沱镇光明村暖意融融,一场聚焦独居老人的志愿活动在此举行。活动现场,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活跃在独居老人毛克忠家中,有的俯身清扫院坝落叶杂物,有的细心整理屋内物品,不一会儿,原本杂乱的院坝焕然一新。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如何让这一末梢更灵敏、更高效?涪陵区石沱镇“以党建为舵、以社工为桨、以智治为帆”,构建起“党建引领有力度、社工服务有温度、基层治理有精度”的协同治理新格局。

党组织建到哪里,治理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石沱镇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起“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让党的旗帜在治理一线高高飘扬。全镇设立20个“党员先锋岗”、划分5个“党员责任区”,党员带头冲在环保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第一线。曾经,石沱镇居民参与环保工作积极性不高,如今通过党员入户宣讲、带头践行垃圾分类等举措,居民参与率提升至90%。

基层治理,既要“筋骨”也要“温度”。石沱镇聚焦社工队伍专业化建设,让服务更精准、更贴心。一方面,实施“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工程”,累计开展政策解读、应急处置等培训10场次,覆盖600余人次;推动62名社区工作者参与专业考试,通过构建社区工作者社会评价机制,培育“全科社工”,让社工从“专岗专干”变身“一专多能”。另一方面,组建智扶、助农、环保3支特色服务小分队,针对老人、农户、特殊群体等提供订制服务,累计开展服务40余次,1000余名志愿者接力参与,让1.2万名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温暖”。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已成为石沱镇基层治理的新常态。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将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力量“网罗”其中,实现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民生服务供给“一键调度”。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处置风险隐患事件1000余件,推动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60%,群众满意度攀升至98%。作者:田婷 钟明行

合川:瓜果飘香采摘忙 农文旅融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连日来,重庆市合川区盐井街道许家村水果种植基地的青脆李、百花桃、翠冠梨陆续成熟,进入采摘旺季。果园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7月17日,走进许家村水果种植园,饱满的青脆李挂满枝头,果农们站在树下左手揽树枝,右手采李子,忙得不亦乐乎。

水果种植园的果农阳以成介绍,果园占地120亩,种植青脆李90亩,种植樱桃30亩,今年李子长势好、品质佳,产量达15万斤。此外,当地种植的百花桃、翠冠梨也迎来丰收。“订单农业”价格稳定、不愁销路,这让果农们吃下“定心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除了发展水果产业,许家村还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出集采果、赏花、特色民宿、乡村美食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成为合川、北碚、铜梁等周边地区游客休闲度假、感受乡村魅力的热门目的地。

合川区盐井街道许家村党支部书记杨祥凤介绍,许家村积极修建乡村公路,引进青脆李、仙桃李、百花桃、翠冠梨、玛瑙红樱桃、“明日见”“大红袍”柑橘、“香水莲”荷花等,如今村里一年四季有花可赏、有果可摘,还有地道的农家菜,人气越来越旺,村民荷包也“鼓”了起来。今后,许家村将持续做优做强“土特产”文章,将资源优势、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特色水果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果”。(作者:谌永恒)

武隆:把意见箱和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

“营运班车加开后,娃娃们上学方便安全,我们出行也便捷,还不用花很多时间接送孩子。”7月15日,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街道桃园村村民黄正毅心情大好。原来,从今年初开始,武隆区仙女山街道桃园村、明星村的孩子就可以坐上客运班车准时到校上学了。像这样搭着客车上学,对于两村的孩子来说,曾是一种奢望。

此前,街道党员干部入户走访时,听到桃园村、明星村不少村民抱怨:两个村有近60名学生周五放学、周日上学乘车不便,最远的离学校35公里,平时是通过家长开车、打组合车接送,让很多家长不得不腾出大把时间,长此以往对村民抓生产、干工作造成影响。村委会把村民诉求提交街道党工委深入研究后,立即协调区交通运输委、公交公司加开定时线路班车,有效解决了乘车不便问题。

今年3月以来,武隆区仙女山街道推行“五事工作法”,即党员上门问事、户主整理提事、支部研究议事、干部领衔办事、党群共同评事,常态化开展上门走访,收集到60余名学生上学乘车不便、度假区鹿子堡居民安置点39户居民水电“一户一表”未入户、天生三桥入口至明星村核桃场镇公路路段路灯损坏等问题50余个,均及时通过“五事工作法”进行了处置,让群众诉求件件得到落实。

比如,在凤来镇,每逢赶集日,镇政府班子成员都会轮流走进“赶场龙门阵”工作室,沏上热茶,和群众面对面摆龙门阵,不仅宣讲政策、解释疑惑,还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石桥乡发放“民心卡”收集群众诉求,成功解决群众诉求23件;双河镇上门收集并协调处理居民安全用电等民生问题56件……

武隆区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意见箱和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敞开提”,促“干部务实干”,一大批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作者:张再行

万盛经开区:培育壮大“新”先锋

“外卖‘小哥’通过手机拍照,将图片发到群里,我们立即安排人手处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社区的‘眼睛’更亮了。”7月16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万盛街道松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芳向记者介绍道。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根据新兴领域党员特点,健全教育管理机制,深化上下联动、多跨协同、平急衔接,不断深化壮大队伍、培训管理、融入治理,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万盛经开区发挥区级行业协会、镇街、园区作用,对新兴领域从业者进行全面摸排,精准掌握年龄、学历、特长、职业、家庭等情况,由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组织部、非公工委等研判后,将政治思想好、入党意愿强烈、综合表现良好的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党工委组织部每年按照不低于发展党员指标总数15%的比例制定新兴领域发展党员专项计划,对党员占比低、入党积极分子储备数量少的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快递外卖骑手等,由党工委组织部、非公工委直接联系督导,加大储备培养力度。建立发展党员全周期联系服务制度,选派区级党建指导员全程跟进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态、培养进度,对培养成熟、符合发展条件的,及时提醒基层党组织按程序发展。

万盛经开区结合新兴领域党员工作地、居住地不稳定等特点,建立多跨协同的联系、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四个一”联“新”制度,即每名党员明确1名工作地党员、1名区级行业协会(商会)党员、1名居住地网格员、1名专兼职党建指导员固定联系,并由党工委组织部、非公工委统一备案管理。建立跨部门助“新”制度,镇街、园区、行业主管部门每两月将新兴领域党组织和党员数据推送至党工委组织部,通过信息比对,跨省市协调转接组织关系,推动解决党支部委员补选、“三会一课”开展不及时等问题,整合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等资源,规范建设党群阵地。

万盛经开区建立日常和特殊时段工作衔接机制,拓展新兴领域党员参与基层治理平台。日常工作中,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党员列入社区网格“N”力量队伍,发挥“移动探头”和“随手拍”的优势。特殊时段,在防汛抗旱期间组建由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党员组成的“‘新’卫士”志愿服务队帮助群众转移物资、送水送凉;中高考期间组建志愿服务队免费接送考生及家属。(作者:董燊)

二、他山之石

四川巴中:加强关键岗位干部监督 强化事前提醒 掐灭风险隐患

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坚持关口前移,强化事前提醒,不断完善关键岗位干部风险发现、会商研判、轮岗交流等工作机制,有力推动关键岗位干部依法履职、担当作为。

每年对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规划建设、资金和项目审批等关键岗位干部开展1次摸排,系统梳理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请示报告等制度情况,深入剖析各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廉政风险点,形成财务审计、项目监管、资金审批、招标采购等领域履职行权风险清单,及时向关键岗位干部印发提示函,引导干部主动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会同纪检、公安、法检、审计、信访等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每月征集1次负面清单,每季度形成1份干部监督信息专报,每半年开展1次会商研判,每年开展1次履职成效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运用违纪违法警示案例教育、经常性提醒谈话、函询、诫勉等手段,严防“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针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存在“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隐患,聚焦管人、管钱、管物、管项目等重点部门,实施市级部门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首批推动23个关键岗位交流,既规范了干部履职行权,又激励了干部担当作为。其中,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分别对公务员三科科长、投资评审中心副主任等关键岗位进行了交流。(作者:魏星 陈金)

编辑:周芷琦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