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郝安专栏|独领风骚之大暑赏析:换了人间

作者:郝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22 07:00:00

二十四节气居中的第十二个,三夏的最深处,夏季的最后一站大暑,在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暴雨洪水肆虐的主汛期,轰然登场。

乾坤大暑似蒸坊,垅热风炎鸟兽藏。大暑时节,地表蓄积和发出的热量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最高峰,湿热交蒸也到了一年的顶点。暑为热,大暑便无疑是大热了。高热高温高湿的三高天气,往往是这一时段的总基调和主旋律。

但今年高热高温高湿大步流星、捷足先登,酷热湿热闷热连篇累牍、沓来踵至。季夏一路走将过来,小暑着实不小,大暑确乎大矣。这情投意合的哥俩,齐心合力将夏日的特点表现到了极致。

image.png

不甘示弱的小暑,今年格外较劲。华北华南居然如出一辙,还不到季夏就来了个下马威,高温天气不断,高温纪录接连被打破。大部地区高温极值呈明显增加趋势,高温日数之多、强度之烈、范围之广,历史同期罕见。就连大洋彼岸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也在极端高温下,其钢结构受热膨胀,导致塔体被烤弯向受光一侧偏斜了约20公分。

在相对干燥的北方,居然也感受到了南方版的潮湿闷热。对此权威部门的专业表述是,北方多地的湿热天气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提前北抬北跳,而且异常偏强偏西紧密相关。由于整个副热带高压控制着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其边缘的偏南风将热带地区的湿热空气输送到华北东北等地,进而引导携带水汽和热量的夏季风北推,形成了北方通常少见的长时间高湿闷热天气。

其实在华北雨季的“七下八上”,每年大暑时节也总会有那么几天闷热时期,但由于水汽能很快转化成雨滴降落,潮湿闷热天气一般不会持续太久,人们往往还没有体感到,湿闷就溜之乎也。今年副热带高压偏强,常年在大暑期间才会出现的这一天气现象,包括大暑末候的大雨时行,迫不及待提早到了小暑前后,华北地区相对湿度一度竟达到85%以上,甚至短暂达到了100%。

打败你的不是天真,而是天真热。处在热火朝天现实中老百姓的通俗说法是,饼干软了,衣服也馊了。早上等于清蒸,中午等于爆炒,晚上等于红烧。还有人调侃,绝不和40℃以下城市的人做朋友,因为不熟。众生则无奈感叹,在这么热的天还能约出来的,那都是生死之“焦”。

原来,决定热不热、冷不冷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温度是湿度;人最难忍受的也是湿热,包括冬天的湿冷。在绝对温度不是很高或很低,但相对湿度很高的情况下,人的体感就比环境温度要高很多或低很多,特别难耐难受。这次京城收藏家马爷马未都先生也熬不住了,出来解说道,人感觉舒服的时候,一般湿度只能在50%以下。往常北京是百分之三四十,感觉比较干爽;往年北京的雨水一般也在“七下八上”,今年不但下得特别早,还特别频繁,估计比全国哪儿都湿。正应了一个词叫“回南天”,就是北方回到南方的天气了。

紧接着新华社援引专家的话厘正,言北方盛夏“回南天”这一说法并不准确。真正的回南天发生在春初,一般温度不是很高,但相对湿度会更高。而且物体在原先冷空气控制下外在较冷,水汽易在物体表面凝结,以致会出现“墙出水”等状况。目前北方没有冷空气过程,整体温度和相对湿度都较高,水汽在物体表面凝结的现象也较少。因此,虽然北方地区的湿热天气带给人的感受与回南天有相似性,但在时间、成因、现象上都与真实的回南天有所不同。还是将其描述为闷热多雨的“桑拿天”更加贴切。

不管是回南天,还是桑拿天,横竖正值三伏天中伏的大暑节气,是夏天中的夏天,酷暑里的酷暑。

三伏天有个固定不变的规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初伏末伏始终为10天。至于有的年份中伏要延长10天,是为了遵循末伏立秋后开始的原则。如果这个年份中伏开始较早,为了确保末伏起始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须将中伏延长至20天,以使末伏能准确落在立秋后。

小暑末候初伏,立秋头候末伏。2025年三伏天前后30天,终于打破连续10年三伏天都是加长版的通例,成为十年一遇的超强短三伏。

夏属火,代表光明、积极和希望;火能生土,是谓暑,又一撇右旋,此乃天道。眼下更强烈、更经久、更频繁的热浪还在持续,很多地方依然是热情洋溢、热闹非凡。

阳光驱散着阴霾,炙烤代表着热情,大地展露着直率,田野生长着希望。

盛夏日长,暑以养物。充满活力魅力的中伏大暑,郁郁葱葱、莽莽苍苍,实在是一段有声有色最有生命力的时光。

新中国成立5年后的1954年盛夏,纵横捭阖的一代伟人毛主席,来到1700多年前曹操观海赋诗的地方,站在了北戴河的大海岸边。

e4dfc729b136bc3a364054b5b1492045_.jpg

卫士回忆,当时一听要出发到北戴河去,主席带着孩子般的天真烂漫又扑朔迷离的神情,连连说,好吧,我们到海边去。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就要来到了,我们到有潮水的地方去。说这话时,他的两眼闪闪发光,面前仿佛展现出了一个辽阔灿烂、美妙无比的世界。

7月23日大暑节气那天,老人家在北戴河又兴致勃勃特意给女儿李敏、李讷写信说: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操)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

这里说的碣石诗,就是曹孟德的《观沧海》。当年52岁的曹操登临碣石,是在这里“观”沧海;翻天覆地千年后,在同样的地方,已过花甲的毛主席,却要在这里“游”沧海。

什么时候想起都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这次北戴河畅游,作家权延赤通过访谈采写的纪实文学,有过生动叙述。卫士们清晰记得,那天起台风了,一卷卷一团团的黑云疾驰奔腾,驱散了暑气也卷走了亮光。一时狂风怒号、大海咆哮,雷电交加、暴雨癫狂。

突然,一直伏案的毛主席将笔掼在桌上,奋然起身,我们游泳去!

啊?!身边卫士叫出了声。梦呓一般喃喃,这,这天气游泳?

这天气不是正好游泳吗?主席微微一笑,又不是小脚女人,还怕吹倒了不成?

不成,绝对不成!卫士梦醒一般叫起来,几步抢到主席前面,绝不许去!

僵持中,台风终于过去,云散日出。可卫士更紧张了。因为海面上的风至少还有7级,大海翻腾的波涛仍是直达天穹。如果主席见到阳光再提出游泳,更不好阻拦。

果然,上午10时许,主席又要去游泳。卫士们虽早有准备,立刻横起长城。但都不奏效,主席不管不顾,就好像面前是一条笔直平坦的大道。警卫战士只好紧急动员,带齐一应设备,追上去簇拥着领袖奔向大海。

这时,深黑色的海水猛烈起伏怒吼,澎湃着飞一般扑向沙岸。强劲的海风将泡沫水珠卷起甩出几十米,雨点般打在身上。战士们不由得朝主席靠近过去。

凝视大海,毛主席胸膛起伏,呼吸有声,显现出战士冲锋陷阵时所特有的那种刚毅刚强。紧接着一声不响,两手轻轻一分,分开拥挤在身边的卫士,大步朝大海走去,身后的沙滩留下一串深深的足迹。

高山跌作深谷,深谷掀成高山。海水猛烈荡漾,发出一阵阵悲怆的隆隆怪叫和嘶嘶呻吟。警卫战士也嗷嗷叫着跳起来,肩并肩、手挽手组成楔形铁阵,剽悍的卫士挽起毛主席的手臂,高一脚低一脚跌跌撞撞紧跟那铁阵冲向大海。刹那间人浪相撞,忽而被大浪吞没,忽而被大浪抛起,忽而被大浪甩开,忽而又被大浪远远扔在沙滩上。风吼浪喧人呐喊,一时就像有千军万马、千乘万骑厮杀在一处。

与波涛浪峰搏击了一个多小时,毛主席几次被冲上沙滩。他奋力吐出嘴里的泥沙,斜着眼睛看长列飞卷掀起海上的浪,看急骤浩荡涌上海滩的潮,忽然伸出一指,指点大海:嘿嘿,还真是个对手呢。转而又看向照例被浪涛抛起,又甩回沙滩累得都不想站起身来的卫士:怎么站不起来了呢?这点水浪难道比刘戡的七个旅还凶吗?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集诗人与书家品格于一身的政治家、军事家,毛主席在作出挑战或接受挑战时,总是拥有着超乎常人的坚韧坚毅和执意执着。那天游泳回来,他比当年打下沙家店还要显得高兴,最大限度地舒展自己的情感想象,既在自然的大海里畅游,独领风骚,又在历史的浪潮中搏击,独步天下——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首具有鲜明时代感、深邃历史感和辽阔宇宙感,热情歌颂新时代新生活的《浪淘沙·北戴河》,由空及时、由景及情,包容天地、囊括古今,收摄风云、别具一格。

1bf38b36c363d9990068caa36ed4fc8c_.jpg

上片描绘望中所见。劈头一句,大雨破空而来,白浪滔天,叙说的都是空间。着笔的是景,景中含情。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却没有写雨峦叠翠,也没有写烟雨楼台,这雨中即景却是海上那一艘艘不见的打鱼船。在滂沱大雨和滔天白浪中,这些渔船都隐蔽到哪里去了呢?触景生情,从大处着墨,刻画出一幅惊天动地的壮美海天风雨图,赞美解放了的人民不怕艰险的豪情。同时完成由上阕空间向下阕时间的转换,引发对悠悠千年往事的叙述评说。可谓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下片倾述心中所想。由眼前的大雨,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联想到曹操的文治武功,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魏武帝策马扬鞭、登山临海,踌躇满志、挥师征战,凯旋赋诗、壮歌抒怀的场景。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这幅生动传神的历史剪影,引发怀古思今,叙说的都是时间。着笔的是史,史中有意。好一句“换了人间”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扩大了诗的意境。风物依旧,人事全非,以此作结,戛然而止。可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浪淘沙”最初多以七言绝句入曲,直到南唐后主李煜才开始制长短句双调小令,分平韵仄韵两体。平韵以李词为正体,五句四韵54字,上下阕各27字。主席这首《浪淘沙·北戴河》明显用了李煜的“旧瓶子”,装的却是曹操诗风的“新酒”,但诗词内容的广博、丰富、多样,思想情怀的崇高、昂扬、热忱,艺术表现力的深邃、高远、震撼,又远在曹诗之上。

后来主席多次向人们宣传说,我到过北戴河,7级台风,在大海里游泳很舒服,平时没有一点风浪,游起来倒很吃力,那要一步一步地爬。《浪淘沙·北戴河》在《诗刊》1957年1月号正式发表前,毛主席给黄炎培写信,称“录陈审正,以答先生历次赠诗的雅意”。

毛主席的诗词风格,一向沉雄俊爽,豁达通脱。诗人臧克家说,主席一生与诗词结下不解之缘,虽日理万机,而胸中始终有个诗字在。

一次吟读过后,意犹未尽,毛主席随手写下一段批注: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1962年4月21日,与人谈到北戴河词的写作缘由,主席说:李煜写的《浪淘沙》都属于缠绵婉约一类,我就以这个词牌反其道行之,写了一首奔放豪迈的,也算是对古代诗坛靡弱之风的抨击吧。

纵观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可以有无数种开始的方式;在自然法则里,大暑依着三候六气的脉络,是从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开始的。

应为前身是芳草,多情频上院墙来。意思是大概因前身是由芳草化育出来的缘故,那飘飞的点点萤火虫常常含情地在院墙上晃动。这句以芳草为引,带着清香、带着光芒、带着夏夜浪漫的诗行,暗合前人萤火虫由腐草化生而来的传说,将萤火虫的多情姿态与芳草的芬芳意境自然衔接。萤火虫,夜夜红,半夜爬起点灯笼。在枯草院墙间飞来飞去,雨打不灭、风吹不熄,又叫夜光、宵烛的萤火虫,开启了大暑节令。故谓大暑初候腐草为萤。

image.png

润而为溽歊无比,湿以成炎郁岂辞。意思是湿润的空气日渐变得闷热难耐,湿气与高温交织形成炎热的郁蒸天气。这句通过润湿到炎郁的递进,描述了从土地湿润,到上行为溽气,再到湿热蒸腾,又被太阳烘烤升温演变过程的诗行,表明农历六月这一种自然气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火气在下,骄阳在上,潮乎乎热气盛行,热烘烘湿气蒸腾。大暑之所以能够称其为大,这个湿气蒸腾的闷热,是最重要的特征。故谓大暑次候土润溽暑。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意思是乌云翻涌就好像打翻的墨汁泼下,却又露出一段明丽清新的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玉碎石飞溅入船。这句连用翻滚的黑墨汁、散落的白珍珠两个比喻,十分传神地描写夏日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的诗行,有着唯美意境。刚刚骄阳似火,忽然就疾风迅雷甚雨,说来就来,说去就去,酣畅淋漓。这猛厉地扫荡着漫天遍野炙热的及时雨,是提升肥力绝胜无价宝的甘霖雨。故谓大暑末候大雨时行。

一天总是日升日落,一月总是月圆月缺,一季总是花开花谢,一年总是夏来夏去。过了大暑,二十四节气就开启了后半段的行程。

很多个夏天过去了,很多个夏天又会回来。所有的夏天都不一样,所有的夏天又都相同。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要感谢乾坤暑热,给了我们又一轮季节的感受。踏夏访荷,无厌于日。不妨相约到风里雨里、河里海里去打一个滚、撒一次欢、游一次泳。让此生如夏,极尽绚烂、丰盈,极尽坦荡、洒脱。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