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以创新激活新时代文化市场深层动能

作者:胥邦豪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25 10:29:36

文脉连着国脉,文运系着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生命力持续增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以重庆为例,2024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4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6%。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破壁”打破行业壁垒、以“共生”实现多元融合,成为释放重庆文化市场深层动能的关键命题。

聚焦精品创作,塑艺术产业之“形”,让作品既有筋骨又有温度。文艺精品是连接艺术与市场的核心纽带,其创作需在“人民性”与“市场性”的辩证统一中寻找平衡点。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艺创作者应紧跟时代脉搏,将社会痛点、民生关切转化为创作的灵感源泉。要坚决摒弃无病呻吟的“空心化”创作,确保作品言之有物、传之有道,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温润心灵的精神食粮。要把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市场逻辑。既要深耕歌曲、戏剧、电影等传统赛道,也要拓展游戏、网络文学、沉浸式剧场等新型载体。

聚焦辩证统一,明文艺人民之“道”,让创作既为人民又靠人民。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贯穿文化发展的根本命题。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从《红岩》的革命呐喊到《江姐》的信仰高歌,从《重庆谈判》的历史回溯到《走向大西南》的壮阔叙事,这些作品无一不是时代精神与人民心声的共鸣。这启示我们:艺术的诞生离不开人民——创作者只有扎根生活沃土,才能捕捉到最鲜活的素材;艺术的价值也归于人民——人民既是作品的鉴赏者,更是市场的“阅卷人”。

聚焦市场抓手,乘产业振兴之“势”,让发展既有活力又有后劲。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链的“聚链成群”与生态链的“共生共荣”。要以“融合”破局,深挖地域IP价值。依托重庆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深度融合。同时,要打破地域壁垒,推动跨区域协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要以“生态”筑基,厚植发展沃土。强化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文化项目;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让创作者“敢创新、有回报”;推动高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复合型人才,破解“懂创作不懂市场、懂经营不懂文化”的痛点。唯有如此,才能让文化市场既“枝繁叶茂”,又“根深蒂固”。



编辑:曾敬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