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书看雪域万千气象 《西藏历史文化十四讲》新书发布会举行
作者:别致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26 20:33:077月26日上午,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西藏展区迎来文化盛事,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由高级编辑、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刘伟著、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藏历史文化十四讲》举行新书发布会。这部著作以讲座形式为载体,围绕西藏历史、人文地理、建筑工艺、壁画唐卡等14个主题,系统阐释了西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揭示了藏族优秀文化对中华文明的特殊贡献,现场吸引了40余名专家及读者参与。
近三十年高原深耕铸就学术力作
用刘伟的话说,西藏就是他的第二故乡。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刘伟在西藏有着26年丰富的工作生活经历,其足迹遍布西藏的山山水水,甚至曾徒步走进当年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
“我买了上千本与西藏有关的书,装满了6个书架,多看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刘伟说。
多年来,刘伟不仅写下大量有关西藏的报道,还创制了通讯报告文学集《西藏脚步声》、散文集《告诉你个真西藏》、长篇散记《苍茫西藏》等文学作品。正是对西藏深厚的感情、对藏文化的钻研、经年累月的积累,造就了《西藏历史文化十四讲》的诞生。
在创作过程中,刘伟既注重相关史料的挖掘查证,同时加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地采访经历,使得书中的见解兼具感性的亲和力与理性的说服力,为广大读者带来了一场关于西藏历史文化的深度探索之旅。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热爱西藏、向往西藏的人们,做一些西藏历史文化的普及。”刘伟说。
专家学者共话新书
在重庆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徐塞声看来,《西藏历史文化十四讲》无疑是一本精品力作。该书作者从了解,到热爱,再到深入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已然成为一名西藏历史文化的研究学者。
“这本书融合了刘伟老师对西藏历史文化的深刻认知和深切感受,为广大读者更好认识和了解西藏历史文化打开了一扇更大的门。”徐塞声说。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但缺氧不缺精神。刘伟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深耕26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令人敬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张倵瑃表示。
谈到当代党员杂志社与西藏之间的联系,张倵瑃介绍,去年当代党员杂志社记者了解到,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烈士陵园中,有49位重庆籍烈士的亲人一直未找到,杂志社遂联合洛隆县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发起了“为49位重庆籍烈士寻亲”活动,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为40余位烈士寻找到亲属。
“前段时间,记者还陪同烈士亲人赴西藏祭扫。”张倵瑃认为,新闻出版人就应像刘伟一样,成为有使命担当和文化追求的人。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蔡斐认为,放眼今天,阅读变成了浅阅读,采访变成了浅采访,该书作者26年扎根西藏,将新闻的触角延伸到西藏的每一片土地,这位资深新闻工作者、高校教授就是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们的榜样。
立体化呈现雪域文化图谱
《西藏历史文化十四讲》以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让广大读者能够轻松感受西藏历史文化的魅力,为人们回顾西藏的发展历程提供了清晰的脉络。
据悉,该书在史料运用上,既参考了《西藏通史》等权威著作,确保观点有坚实的支撑,又吸纳了西藏地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让叙述更加丰满立体。
比如“吐蕃三法王”章节,通过三位赞普的历史事迹,生动展现了吐蕃时期的文明成就;“唐蕃联姻”部分,清晰勾勒出汉藏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深刻阐释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对促进民族交融、推动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这些历史佳话至今仍是滋养民族情谊的精神源泉,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
作为一部兼具学术价值与传播力的精品图书,《西藏历史文化十四讲》不仅是大众了解西藏的清晰窗口,更是连接历史与当下、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
编辑:别致 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