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秀镇专栏|话说“制怒”
作者:官秀镇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29 16:48:15写下这个题目,源于近期耳闻的两个案例。
一花季少女,沉迷于电子游戏,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倒数前几名。一天放学回家,书包还没放下,她又在手机上玩起了电子游戏。当她爸爸回来后看到此情此景,怒火中烧,即刻夺下孩子手机,大声骂道:“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还不学习做作业,再这样下去,看我怎么揍死你!”看到暴怒的爸爸,少女夺门而出。不久,传来了孩子轻生的噩耗。
张某某与高某某系同村村民,经常与村民下棋。一天,张某某在广场下棋时,高某某在一旁“支招”,张某某不高兴,当众辱骂高某某。高某某被辱骂后气愤不已,便用啤酒瓶敲打张某某的脑袋,致其头破血流。张某某被打后,取来铁棍,朝高某某头部连续击打,致其失血休克,高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在现实社会中,这类悲剧的发生,皆因“怒”而起。笔者“触景生情”,面对悲剧中的人和事,油然生发对“怒”的思考。
“怒”乃人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之一。人碰到不顺心的事或遭到别人的挑衅、攻击,对他人他事不满,情绪就会骤然变化,生发出愠怒、愤怒、大怒、盛怒、狂怒等不同等级的“怒”来。这是人性的本能使然。在生活中,人们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各种“怒气”。如果这一情绪,特别是大怒、盛怒、狂怒,不能被理智把控,就会导致人的言行失常失当,产生各种诸如有损个人形象、影响正确决策、违法违纪、疏离恶化人际关系、危害身体健康等不良后果。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这经典之语,说明“怒”害之重,“制怒”之重要。为此,世间流传着前人贤哲许多关于“制怒”的格言警语,诸如“每临大事有静气”“小不忍则乱大谋”等。为了劝导人们不要生气,以免产生负面作用,甚至不良后果,坊间还流传《莫生气》一首打油诗:“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这首打油诗通过生活化的比喻和劝诫式表达,以通俗的语言传递了情绪管理的智慧。
认识通透“怒”的危害并努力“制怒”于日常,清朝名臣林则徐的人生经历堪称典范。林则徐年少时性情急躁,易生怒气。为仕后,在父亲的教育下,林则徐为了克服自己易怒的毛病,亲笔书写“制怒”二字,制成牌匾悬挂厅堂,作为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渐渐改掉了易怒的毛病,学会了冷静面对各种挑战,镇静处理各种棘手问题,正确作出各种决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信任。虎门销烟事件后,林则徐被贬新疆。临行前,好些东西他不带,“制怒”牌匾却不愿落下。林则徐夫人疑惑地问他:“值钱的东西你丢弃了,这个不值钱的东西,你带去做什么?”林则徐回答:“这是我最宝贵的物品,哪怕老了也要靠它修身养性。”
“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唯怒为甚。”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发怒使气是常人的本能,制怒止气是人的修养、智者的品质和境界。一个有修养的人定能把控自己的情绪,努力避免乖戾之怒,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平静处事、宽容待人,活出精彩的人生。
编辑:汪佳